武陵观察网 历史 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做了这四件事

在位不到一年,朱高炽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做了这四件事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其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但朱高炽仅仅执政了约十个月,就也去世了,年仅47岁,庙号仁宗。

尽管在位还不到一年,朱高炽的名声却不小,并留下了许多美名,他和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合称为“仁宣之治”,就是形容他们统治期间国家的稳定与繁盛。

那么,在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实际上主要就是四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明仁宗朱高炽的故事。

朱高炽能得到“仁宗”的庙号,确实是名副其实,尽管在位时间不长,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个仁君。先说最能让朱高炽名垂青史的一件事:他即位后执行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赦免“建文旧臣”,也就是“靖难遗孤”。

什么是“建文旧臣”呢?要知道,明成祖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他不是正常登基上位的,他原本只是镇守北平的燕王。

朱元璋原本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定年号为建文,这就是建文帝。此后建文帝试图“削藩”,燕王朱棣便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最终击败了这个侄子,夺取了皇位。

但尽管朱棣夺得了皇位,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不服他,在他登基后或坚持抵抗,或当面痛斥,依然效忠建文帝,这些人就被称为“靖难旧臣”。并且靖难战争期间,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参与过削弱、对抗朱棣的行动,有的人甚至还谋划过杀死朱棣。

朱棣对他们自然也不客气,在掌握权力后就开始大开杀戒。建文帝的主要谋臣齐泰、黄子澄都被诛九族,而著名的“天下文胆”方孝孺更是被诛了十族。

朱棣由于极为痛恨当面辱骂他的方孝孺,在九族之外又加了一族,也就是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最终这些人几乎被朱棣诛杀殆尽。

而除了被处死的之外,某些和建文旧臣关系较远,罪不至死的亲族朱棣也没放过。为了发泄愤怒,他对这些人也处以流放和“禁锢”,也就是不允许他们读书当官。

要知道这其中有些人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只因为有那么一点亲缘关系,就也莫名其妙地被流放了。但由于当时朝臣都畏惧朱棣,害怕自己也被朱棣杀死,便纷纷缄口不言。

不但如此,朱棣还亲口将这些人都定义为“奸臣”,声称是这些奸臣蓄意挑拨他和建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靖难战争。

并且还无中生有,编排了这些人的许多“丑行”,要把他们的名声也破坏掉,让他们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由此可见朱棣对这些人有多痛恨。

而朱高炽登基后,却问大臣们:“齐泰和黄子澄还有后人吗?”

大臣们面面相觑,齐泰和黄子澄当初都被诛九族了,难道您还不放过,非要赶尽杀绝不成?但皇帝问话了,也不能不回答,便有人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齐泰还有一个儿子,当时只有6岁,所以没有被杀,被罚充军戍边了。

黄子澄也还有一个儿子,当初改名换姓侥幸逃脱了。”

就在大臣们以为朱高炽会下令铲除他们时,朱高炽却缓缓地说:“那就赦免他们,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大臣们震惊了,齐泰和黄子澄是朱棣当初最恨的人之一,削藩的事情就是他们大力推动的,朱棣已经表示他们就是十恶不赦之人。

而现在朱高炽刚刚登基,就要推翻他父亲的结论?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朱高炽又问道:“方孝孺还有后代吗?”

大臣们再次震惊了,方孝孺都被诛十族了,哪来的后代?但查来查去,还真查到了,原来方孝孺有个堂兄叫方孝复,当时被罚充军戍边,朱高炽也把他放回来了。

这是文臣,要问武将中朱棣最痛恨谁,那自然是铁铉了。铁铉不但直接侮辱过朱棣,还曾长期坚守济南,抗拒朱棣南下,给朱棣的靖难战争造成了巨大阻力。并且在靖难战争结束,朱棣登上皇位之后,铁铉依然坚守在济南,拒绝朱棣的劝降。

朱棣只得强行攻城,攻破济南后铁铉依然大骂朱棣,痛斥他为叛逆。朱棣于是把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割下来放到锅里煮,随后又塞到铁铉的嘴里强迫他吃,问他味道如何。

铁铉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盛怒之下的朱棣将铁铉凌迟处死,又流放了铁铉的大儿子铁福安。

面对朱棣如此痛恨的人物,朱高炽再一次选择了宽恕。他专门下达诏书赦免了铁福安。而对于其他被牵连而不能读书当官的建文旧臣,朱高炽也解除了他们的禁锢,恢复了他们的自由之身。

朱高炽不但免除对建文旧臣的惩罚,还恢复他们的名誉。有一次他和大臣们谈起建文旧臣们的事迹时,就对大臣们说:“这些人都是为国家而死的,是忠臣啊!”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要知道建文旧臣是“奸臣”这个结论是朱棣亲口定义的,现在朱高炽刚刚登基就改了父亲的结论,把这些他父亲极为痛恨的人称为忠臣,这合适吗?

但朱高炽却更进一步,还解除了民间祭拜建文旧臣的限制。要知道本来这些人是作为“罪臣”“奸臣”而死的,朱棣不允许有人祭拜他们。

但这些人虽然和朱棣敌对,却也有不少政绩,民间有许多人怀念他们。于是现在朱高炽顺水推舟,允许民间重新祭拜他们。

仅仅是以上这些,朱高炽就对得起“仁宗”这个庙号,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纵观整个历史,都是复仇者多,宽恕者少。皇帝们往往恨不得把反对派铲除殆尽,而朱高炽却反其道而行之,宽恕了自己曾经的敌人,而且不是个别,而是全部。

要知道朱高炽自己当初也被这些人迫害过,当时他还是“燕王世子”,在入朝的时候许多建文旧臣都曾向建文帝建议把他扣下来作为人质,还有劝建文帝杀他的,但朱高炽最终宽恕了这些人。

此举对朱高炽个人其实没有多大好处,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要子女遵从父母的决定。而朱高炽却违反父亲的决策,为父亲曾经加害过的人平反,这本身就已经可能让朱高炽背上“不孝”的骂名,是在否定自己父亲的决定和自己的正统性,给他带来的坏处远多于好处。

但朱高炽却坚定地这么去做了,只是因为他认为应该宽恕,认为这么做是对的。这是真正的宽恕和仁爱,朱高炽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怀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件事就是停止征战,休养生息。这同样是一个“违反祖宗”的决定,但朱高炽认为这么做对百姓有好处,还是坚定地执行了下去。

朱棣统治时期多次对外扩张,光是大规模的北伐就有五次。这些征伐固然扩大了明朝的疆域,稳固了边防,但却使得国力消耗巨大,百姓疲惫不堪。

由于常年征战,大批百姓被编入军队或民夫,在征战中死伤惨重。而没有被送上前线的百姓也承担了沉重的赋税和劳役,逐渐不堪忍受。

在朱棣统治后期,各地已经开始出现农民起义,甚至就连都城北京附近都有零星的起义军。朱棣对这些人采取铁腕镇压的政策,但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朱高炽则改变了这一方针,他停止了对外征伐,将国策由扩张转为休养生息。他对外尽可能维持和平,只会打必要的自卫战争,允许被征发的百姓各自回家。

同时减少赋税和劳役,使得普通百姓的压力大大减轻。之前朱棣统治时期,由于苛捐杂税众多,大量农民逃离故土,成为了流民。

而朱高炽则专门颁布诏令,允许这些流民重返故土,并免除他们之前所欠的一切税赋,甚至在登记后还能再免除赋税和劳役两年。此举使得流民大大减少,登记在国家簿册上的人口大大增加,部分解决了民间的“隐户”问题。

可以说,朱高炽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让本已疲惫不堪的百姓有了喘息之机。如果继续将朱棣的政策延续下去的话,可能没几年就要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而朱高炽和此后即位的朱瞻基通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基本消除了这一隐患。

第三件事则是改革科举,调和南北。

由于明朝建立前南北的长期分离,科举考试在明朝初年一直是个问题,因为总要面对“南北之争”。

由于当时南方文教较为发达,统治中心又在南方,录取的进士大多数都是南方人,但这往往使得北方人不满。

朱元璋统治时期就有著名的“南北榜案”,这一问题直到朱棣统治时期也没能解决,南北士子往往为了录取名单中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例而争论不休。

而朱高炽则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规定了一个固定的录取比例,让南方人占百分之六十,北方人占百分之四十,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进士的比例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分配。这一制度让南北方士子达成了妥协,直到清朝依然在沿用。

第四件事则是调整内阁,提拔三杨。

内阁早在朱棣时期就已出现,但朱棣精力充沛,又习惯于大权独揽,内阁在朱棣时期只是一个秘书机构,负责为朱棣跑腿办事,权力并不大。

但朱高炽即位后,深感国事繁重,又觉得国家大事还是应该多跟大臣商量,便开始赋予内阁更多的权力,让内阁有了一定的实权。内阁大学士不再仅仅是秘书,还能参与决策,这对后世内阁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朱高炽在内阁中最重用的大臣,就是著名的“三杨”了。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既擅长诗文,文学水平很高,又能够实干,政治素养过硬,成为了此时明朝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同时三杨在士人中的威望也很高,朱高炽通过重用他们,获得了士绅阶层的支持,稳定了统治。

但朱高炽过于重视拉拢文人士绅,这也为明朝士绅阶层权力膨胀,影响地方行政埋下了祸根。当然,对于文人墨客们而言,这自然是一件值得他们为之歌功颂德的事情。

由这四件事就可以看出,朱高炽确实不愧为“仁宗”,所作所为充满了仁义,是典型的老好人形象。可惜天不假年,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其死因至今仍有争议。

而此后继位的“好圣孙”朱瞻基也在位不到十年就英年早逝,年幼的太子朱祁镇继位,明朝由此进入了迷雾重重的正统时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奸臣,朱高炽,流放,登基,黄子澄,皇位,儿子,明成祖朱棣,战争,方孝孺,知识科普,朱高炽,建文帝,齐泰,黄子澄,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奸臣,朱高炽,流放,登基,黄子澄,皇位,儿子,明成祖朱棣,战争,方孝孺,知识科普,朱高炽,建文帝,齐泰,黄子澄,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奸臣,朱高炽,流放,登基,黄子澄,皇位,儿子,明成祖朱棣,战争,方孝孺,知识科普,朱高炽,建文帝,齐泰,黄子澄,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