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自成兵临城下原可逃跑的崇祯为何最终选择自缢?

李自成兵临城下原可逃跑的崇祯为何最终选择自缢?

崇祯末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关外后金清兵步步紧逼,自松山溃败后,辽东尽失明军只能退防山海关。而关内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也来势汹汹,志在灭明。

潼关之战,明朝最后的支柱——孙传庭部全军覆没,李自成军入主陕西,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元大顺,调兵东渡入晋,欲对北京形成包夹之势。此刻明朝危在旦夕,人心惶惶,此时败局已定,回天乏力,明朝的有识之士认为“南迁”还能尚存一线生机,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情形,“南迁”再度提上议程。

其实“南迁”之议并不是到了1644年局势无法逆转之际才提出来的。早在明朝忙于两线作战,首尾应接不暇之时。据《明史》记载,崇祯的正宫周皇后就率先提出这个议案“后性严慎,曾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周皇后南迁的意图很明确,可当时李自成并未兵临城下,崇祯也就不以为然。

随着李自成称帝,局势越发不可收拾,崇祯渐渐紧张了起来。在《明季北略》就曾这样写道:“正月壬辰(初三),帝召中允李明睿陛见”。李明睿就是“南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这次会面中,他更是提到:“惟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当时崇祯对于他的这个建议也表示十分赞同:‘朕有此志久矣’,“南迁”这个想法存在崇祯心中很久,还私下召见了很多大臣,即将要南迁布置谋备,更是密旨命令天津巡抚冯元飏在沽口准备三百条漕舟以待命,即河槽解冻后便可启程南下。

虽然崇祯南迁的意图也很明确,准备也相当充分,可是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当李自成的主力军抵达山西,此时的朝堂已经人心惶惶,十分恐慌。左都御史李邦华就提出“请帝固守,而太子监国南京”的建议,可是这个建议很快就引来以光时亨为首等多数大臣的极力反对,“太子往南,诸臣意欲如何?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众臣听后皆沉默不语,这乃是崇祯的心病,他的内心实在不愿唐玄宗、唐肃宗的历史再度重演,由此崇祯不得不发自内心感叹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

之后李邦华等人再三请愿南迁,可是崇祯的态度却有了很大的转变,怒言道:“国君死社稷,古今之正,朕志已决,无复多言。”自此“南迁”问题就此被搁置。随着驸马巩永固提出:“圣驾南行,征兵亲讨”被否决之后,崇祯南迁的的机会也烟消云散了。

到了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自知救兵无缘的崇祯,南迁的念头再次涌上心头,崇祯换上了宦官的衣服混入人群中,准备离开京城,可是城内已经乱作一团,大街小巷皆是起义军,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内苑,最后走投无路的崇祯在万岁山自缢身亡。

相信很多人会疑问,南迁是当时唯一可行的策略,为什么到最后都不能付诸以行呢?其实自李自成称帝后,江南反叛军布防空虚,崇祯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南下。由于当时朝廷大臣都认为不该南迁,崇祯又反复不定,不敢力排众议,下定决心南迁,所以也失去了南迁的最好机会。

其实崇祯虚荣心极强,很大程度上无法接受抛弃数百年宗庙家业,委曲求全。另外,久居深宫的他无法审时度势,过分高估京城守军的能力,这一切皆因京师数次被围,最后皆化险为夷。所以在起义军攻破章义门后,还幻想着李国帧率兵救驾。但是他不是知道的是,现在京城守军已经是畏贼如虎,毫无抵抗的欲望,最后他也就盼不来李国帧,等不及吴三桂,就落得亡国的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南迁,称帝,崇祯,明朝,李国帧,李自成,建议,京城,兵临城下,唐肃宗,消息资讯,崇祯,周皇后,李国帧,李自成,李明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南迁,称帝,崇祯,明朝,李国帧,李自成,建议,京城,兵临城下,唐肃宗,消息资讯,崇祯,周皇后,李国帧,李自成,李明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南迁,称帝,崇祯,明朝,李国帧,李自成,建议,京城,兵临城下,唐肃宗,消息资讯,崇祯,周皇后,李国帧,李自成,李明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