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古人关于建文帝行踪的脑补——流落云南,晚年回宫,甚至还有墓地

古人关于建文帝行踪的脑补——流落云南,晚年回宫,甚至还有墓地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本是用来怀念鲁迅先生,但是用来形容建文帝朱允炆竟也是意外的合适。

一、没有答案的悬案——建文去哪儿了?

建文四年,历经四年靖难战争的燕王朱棣终于将大军开进南京城内,建文帝朱允炆阖宫自焚,朱棣随后登基为帝,建文帝的行踪就成了萦绕在朱棣心中的一大谜团。朱棣公告天下,宣称建文帝已经自焚身亡,命有司料理建文帝后事,辍朝三日,内里却派出人手开始寻找建文帝的遗踪。

永乐末期,蜀王朱椿命仪宾向朱棣秘告谷王朱橞意图谋反,其中一条罪名就是声称已找到建文帝,要举旗造反。这场谋反最后以谷王被废为庶人而告终,至于找到建文帝,则是谷王的一个妄言,由此可见,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了影响朱棣皇位安稳的一根剌。虽然朱棣下了大功夫去寻找建文帝,但是天大地大,找一个人何尝容易,终永乐之世,建文帝的下落并没有明确的真相,也成为明史的一大悬案。

二、剃度出家,流落云南——建文遗踪的热门候选地

等到朱棣的曾孙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五年,有一九十余岁的老僧人从云南来到广西,声称自己是建文帝,张天师要我为僧四十年后重返邦国,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倘若还在世,时年应当是64岁,朝廷细查之下才得知此人只是一个叫杨行祥的普通僧人,洪武十七年剃度,游历两京云贵至广西,英宗将杨行祥下狱,四个月后此人死在狱中,同谋者十二人都被发配辽东。

这是正史中最后一次关于建文帝的谜踪的记载,也是之后建文帝遗踪传说的蓝本。此事在民间不胫而走,而且越传越神,从一僧人诈称建文帝,演变成这个僧人真的是建文帝。

百年之后的万历时期,万历向张居正问起建文遗踪,张居正说正统时有一僧人在云南邮壁上题诗一首,有流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个御史惊觉有异,找他问话,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国。于是召这老僧进京入宫,才知正是建文帝,然而这个老人已经七八十岁了,后来不知其所终。

张居正说的这个故事和前朝实录的记载已经大相径庭,万历时期出现的《致身录》则提供了一个更传奇的故事,在南京城破之后,有个叫程济的翰林院编修告诉建文帝:不如出亡。当年太祖皇帝驾崩时,留下了一个箧子。命其临大难时再打开,打开以后箧子里有度牒三张,还有袈裟帽鞋剃刀等装备以及十两银子,还有逃跑路线,建文帝剃度打扮成和尚带着十个遗臣逃出南京。

这个故事的小说色彩太浓,试问就算朱元璋预见了建文会被赶下皇位,难道还把装备资金地图人手都预备好了?神算刘伯温都没这么神。崇祯时期出现的《从亡随笔》则是对《致身录》的再次修改,删去了朱元璋预言托梦的部分,修改了随从建文出逃的名单,《致身录》和《从亡随笔》描述的这个出家云游的故事也是建文帝遗踪里最知名的版本,很多影视剧都采用了这个故事。

三、天下大师之墓:传说中的建文帝陵墓

英宗时期的杨行祥案经过两百余年的演变,细节又丰富了很多,崇祯时期成书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同样是崇祯时期成书的《玉堂荟记》中则记载:“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

从这些记载里可以描摹出建文帝遗踪传说的最终版本:

建文四年,建文帝在程济等人的帮助下出家,逃往云南。明成祖朱棣遍寻天下而不得,正统五年,有一僧人从云南来京,自称建文帝,迎进宫中终老,死后葬于西山,距景帝陵不远,称天下大法师之墓。

从明末开始就有人怀疑所谓的“天下大师之墓”的真实性,根据孙承泽《天府广记》记载:传西山有天下大师之墓,孙承泽自己遍寻金山却一无所获,王崇简在崇祯十一年去金山口寻找天下大师墓,走了十多里也未找到,走到黑龙潭前的广亩平原前,发现了一个石碑,上书“大内迁出二棺之记”。旁边有宛平县令之名,即无年月记载,也无封土,孙承泽进一步考证认为这是嘉靖壬寅宫变时被赐死的曹端妃和王宁嫔之陵墓,当与建文无关。

三、史料中的蛛丝马迹——胡濙找到建文帝了吗?

张岱在《石匮书·胡濙列传》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文皇益疑,遣胡濙巡天下,名访张邋遢,又名搜书,遍行郡县察人心。又传建文在滇南,濙以故在楚湖南久。二十一年还朝。会文皇驻宣府,濙驰夜上谒。文皇已就寝,闻濙至,披衣急起召入,劳濙赐坐与语,濙言不足虑也。先,濙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文皇分遣内臣郑和辈浮海下西洋。至是,文皇疑始释。”

明史也采用了这个说法:“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似乎胡濙是找到了建文帝的踪迹,但明实录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命濙巡历天下,以访仙为名,实欲审察人心向背也...车驾亲征北虏,驻跸宣府,濙驰见行在,赐坐与语,因以民间欣戴之意闻慰劳而出。先是仁宗在青宫监国南京时有为飞语者,太宗疑之,命濙往察焉,濙至密疏七事以闻,遂释其疑。”

没有半夜三更去见朱棣,也没有四下漏鼓乃出,去面见朱棣的原因也是为了给太子辩白,然而究竟是实录有所掩饰还是张岱的演绎已不可知。如果是明实录的刻意掩饰,那张岱的记载又是如何认定“至是疑始释”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疑呢?如果明实录记载无误的话,那在永乐时期最后一条关于建文的线索也没了,这个明史第一悬案也很难有定论了。

从一僧人诈称建文流落云南,到后来致身录和从亡随笔演绎成一个情节完整的小说故事,从明实录一段例行传记到石匮书、明史的暗示,建文帝的遗踪也成了明史中永远的未解之谜,直至今日,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仍然流传着各种建文帝下落的传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崇祯,杨行祥,时期,寻找,胡濙,天下,故事,朱棣,云南,行踪,消息资讯,建文帝,孙承泽,建文,文皇,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崇祯,杨行祥,时期,寻找,胡濙,天下,故事,朱棣,云南,行踪,消息资讯,建文帝,孙承泽,建文,文皇,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崇祯,杨行祥,时期,寻找,胡濙,天下,故事,朱棣,云南,行踪,消息资讯,建文帝,孙承泽,建文,文皇,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