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汉王朱高煦滑稽的反叛,为何连城都没出去,就被侄子朱瞻基平定了

汉王朱高煦滑稽的反叛,为何连城都没出去,就被侄子朱瞻基平定了

回顾历史,品味经典,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历朝历代篡权夺位,那都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大罪。非一般人不敢为之,而明成祖朱棣作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人,绝对掌握着十足的话语权。虽然朱棣当上皇帝后,也开辟了永乐盛世,营造出了万国来贺的场面。但篡权夺位的罪名,却是他永远也洗不清的污点。

朱棣的靖难之役,打的确实很漂亮,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靖难之役”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这场战役的凶险程度,远远险于朱棣之前打过的所有战役。历朝历代以地方之力对抗中央简直就是以卵击石,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曾经了几次都是险象环生。而困境中搭救朱棣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从小接受着全武行的教育。又跟随父亲多次出征,继承了父亲朱棣身上所有的优秀品质。但同时也继承了父亲朱棣一般的野心。

汉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因自幼生性凶悍,言行轻佻。并不受爷爷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相反朱元璋更喜爱举止儒雅的朱棣长子朱高炽。虽然朱高煦不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在父亲朱棣的眼中,朱高煦才是堂堂燕王儿子的样子。建文元年,在朝廷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下,本应镇守北疆的燕王朱棣造反了,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靖难。

留燕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城,二子朱高煦随朱棣率大军出征。朱高煦作战十分勇猛,而且经常作为前锋,冲锋陷阵。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朱高煦斩杀都督瞿能父子。之后,在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之际。朱高煦率兵及时赶到,击退南军,才将朱棣救出。

二朱棣爱子心切,终成大错

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多次救父亲朱棣于危难之中,而且深受父亲的喜爱,但朱棣没有传位于朱高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朱高煦的性格问题,朱高煦为人十分自负,经常持功娇纵。其二习武之人并非是治世之才,靖难之役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一个治世之君,其三长子朱高炽是太祖钦定的燕王世子,并在靖难之役中保卫了北京城的安危,得到了众多文臣的支持。

次子朱高煦不仅没有被立为太子还被封到了边远的云南为王。不过朱高煦并没有顺从,而是极力向朱棣请求,最终朱棣出去对儿子的宠爱,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但是朱高煦随后的行为却是触怒了朱棣,不仅破制增加护卫,还经常自比唐太宗。而且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炽,致使大学士解缙、黄淮入狱冤死。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后,但仍不愿前往。朱高煦的种种表现,让朱棣不得不起了疑心,为了防止其生有夺嫡之心,朱棣就下诏催促朱高煦前去藩。

三起兵谋反,招致杀身之祸

原本以为朱高煦经过此事以后,可以就安稳下来,然而结果去的恰恰相反。朱高煦面对从手中溜走的原本就心中不平,现今又被分封在乐安这座小城。心中的不满顿时涌上心头,于是便命人打造了龙椅,在王府中做起了皇帝大梦。不仅如此还暗自招兵买马,打造武器。就等待合适时机,起兵谋反。

朱高煦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了,因为乐安是从南京到北京的必经之路,于是便设下埋伏,等待朱瞻基到来。然而也许是消息的走漏,又或许是朱瞻基的预料,认为这位叔叔会有所举动。最终朱高煦等来等去并没有等到朱瞻基到来的消息,而是等来了朱瞻基在北京登基的消息。

几天后大军抵达乐安,这次看似声势浩大的平叛战争,结果双方却未动一兵一卒。还没有开打,守在乐安城中得朱高煦就举手投降了。从小跟随爷爷朱棣打仗的朱瞻基,精通军事,深知战场士兵的心里。大军围城朱瞻基并没有迅速展开攻击,而是命人不断地向城中发射火铳和箭,并在箭头上附带赦令,凡出城投降者,既往不咎。

朱高煦被押往京城后,一直被软禁在西安门外的一间房子里。据说突然有一天,朱瞻基就想到了这位叔叔,便去探望,双方交谈之余,朱高煦一脚就将朱瞻基绊倒了。看到当朝皇帝在自己面前如此狼狈,朱高煦哈哈大笑,盛怒之下朱瞻基命人,将朱高煦扣在院子里的铜缸下。周围点起木炭,朱高煦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

同样是起兵造反,但朱高煦就没有像父亲朱棣一样取得成功。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有书写历史的机会。也许朱高煦真的很优秀,朱棣也是无奈之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朱棣当,连城,朱瞻基,父亲,侄子,朱高煦,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太子,观点评论,乐安,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朱棣当,连城,朱瞻基,父亲,侄子,朱高煦,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太子,观点评论,乐安,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朱棣当,连城,朱瞻基,父亲,侄子,朱高煦,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太子,观点评论,乐安,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