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晋祠之铭并序》,39个“之”无一雷同,唐太宗书法直追王羲之

《晋祠之铭并序》,39个“之”无一雷同,唐太宗书法直追王羲之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下诏准备在来年二月去泰山,晋阳父老闻讯赴长安上表,请太宗在泰山事毕后临幸故地一游,太宗在武成殿设宴款待乡亲。席间,他对侍从说:“朕少在晋阳,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当时,宴会上有太宗的旧时相识,他们回忆往事,谈笑风生。席间,晋阳父老再次提出请他回晋阳看看。他说:“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晋阳起义乎。”于是他保证有时间一定要回故地一游。

《晋祠之铭并序》的由来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无功而返,途中生病。郁闷中,唐太宗想起几年前答应晋阳父老回太原,决定履行诺言。

晋阳,在太宗心中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在这里,他曾与父兄并肩作战,击退过贼兵;在这里,他更是与父兄一起起兵横扫天下;这里的父老乡亲曾一批批地派出了“并州游侠儿”随他征战万里。故而太宗皇帝曾言:“晋阳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自始至终对晋阳存在着一份感恩之心。

于是唐太宗不顾众人的反对,遵守了与晋阳父老的约定,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晋阳城。

想当年,风华正茂,雄姿英发,如今故地重游,百感交集,出师不利的郁闷一扫而光。他写下的诗篇中,有“回銮游福地,极目赏芳晨”的愉悦,也有“对此留余想,超然离尘俗”的清静,晋阳之于唐太宗,不仅是王业之“福地”,也是心灵之“福地”。

这一年的春节,唐太宗就是在晋阳度过的。除夕之夜,他招来群臣守岁,并赋诗《于太原招群臣赐宴守岁》:“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雨雪尽,迎岁早梅新。”

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太宗率群臣游晋祠,触景生情,追古抚今,感慨万千,欣然命笔,泼墨挥毫,于是,千古一帝写下了如今晋祠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之铭并序》既展示了唐太宗的文采,更彰显了他的书法水平。

在其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中,有悠远历史的回望,有自然景物的欣赏,有个人情感的抒发,有治国理念的阐述,有万世永昌的期盼,一千余字,堂堂皇皇,洋洋洒洒,情景交融,意味隽永,文字优美,朗朗上口。

《晋祠之铭并序》开创了我国以行书上碑板的历史,而唐太宗的高超书艺也得以流芳百世。

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战,久经沙场,虽戎马倥偬,对书法仍一往情深,对王羲之更是推崇再三,尤其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大力倡导书法。自己也身体力行,甚至在史官编《晋书》时,还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在史上也仅此个例。他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也非常的高,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确立的,这与唐太宗的推崇显然是分不开的。

在参研古人、心追手摹的过程中,太宗有了自己的书法心得。他强调书法的筋骨,的同时,还主张书法要有“冲和之气”。

《晋祠之铭并序》无疑是太宗的代表作之一。它勒石成碑于晋阳古城,后移至晋祠,并建了一座“贞观宝翰”亭护之。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部分高60厘米,宽50厘米,有太宗亲书飞白体隶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世存仅有的李世民飞白书体;碑身高196厘米,宽122厘米,上刻碑文;碑座高51厘米,宽138厘米。碑文由题、序、铭三部分组成,共计29行,每行44字至50字不等;全文共1203字。

在序文及铭文中,太宗借对宗周政治的歌颂、对唐叔虞的敬仰,宣扬了李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表达了自己的为政理念,融述史、写景、抒情、论政为一体,文美字更美。如此才情,“稍逊风骚”乎?

《晋祠之铭并序》书法秀丽遒劲,神气浑沦,观其笔力、笔势、笔法,颇得王体精髓,正如清人钱大昕说:“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

太宗书写此文,开始时还抱着肃穆之心,有些拘谨,写得端庄,后来,意到兴会,情倾笔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收放自如,遂成名品。清代杨宾《大瓢偶记》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

与《兰亭集序》相比,《晋祠之铭并序》中有着王羲之的影子,如《兰亭集序》中有20个各具姿态的“之”字,而在《晋祠之铭并序》中竟然写出了39个“之”字,无一雷同,形神各异;其他如“于”“夫”等字亦如此,均展示了太宗书法用笔的丰富性和结字之妙。

太宗书法,真、草、楷体皆精。正如宋人朱长文《续书断》中所论:“翰墨所挥,遒劲妍逸,鸾飞凤翥,虬龙腾跃,妙之最者也。”他在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加以一代帝王之英武气概,形成了自己“不守成规、雍容典雅、遒劲秀丽、朗润流美”的风格,且开创了行书上石的先河。

《晋祠之铭并序》成后,太宗也颇为自得,引以为豪,曾将此作的拓本作为礼物赠送外国使节。

结语

如今,矗立在晋祠博物馆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有两通,一为唐碑,一为清碑。新旧两块碑安放亭内,两块《晋祠之铭并序》碑相互陪伴,共度风雨。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18世纪,再到21世纪,晋祠之铭并序》碑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而散发出的文化芬芳却愈久弥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群臣,理念,晋阳,李世民,父老,王羲之,书法,唐太宗,晋祠,福地,观点评论,晋祠之铭并序,晋阳,王羲之,书法,唐太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群臣,理念,晋阳,李世民,父老,王羲之,书法,唐太宗,晋祠,福地,观点评论,晋祠之铭并序,晋阳,王羲之,书法,唐太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群臣,理念,晋阳,李世民,父老,王羲之,书法,唐太宗,晋祠,福地,观点评论,晋祠之铭并序,晋阳,王羲之,书法,唐太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