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时期汉族风格清真寺两座:临清清真寺与清真东寺

明朝时期汉族风格清真寺两座:临清清真寺与清真东寺

中国土地上穆斯林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少部分是唐宋时期来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如福建泉州、广东广州等地多属于此类。大部分是随着蒙古征服中国各部(党项、女真、南宋)带来的阿拉伯匠人及众多皈依者。蒙古人认为这些人是他们征服世界的协助者,因此给予这些色目人仅次于蒙古人的礼遇,政治地位比作为三等人的汉人、四等人的南人高得多。

元朝的蒙古人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拒绝汉化的游牧政权。蒙古贵族一直对龟缩于江南的汉族政权嗤之以鼻,端平入洛后更是对南宋的军事实力深感失望。早在蒙古灭金的1234年,蒙古各部已对中国之外的欧亚大陆展开征服。他们开始接触并接纳伊斯兰教与东正教,因此并不认为汉文明有什么过人之处。

北京作为元大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后,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不再直达洛阳,而是由江苏入山东,最终抵达京津冀。伊斯兰教虽然相对“保守”,但阿拉伯商人素以经商的传统著称。得益于蒙古人的优待与扶持,哪里经济繁盛就去哪里聚居繁衍。沿运河城镇带来的繁华自然避不开经商者的目光,南运河河畔的河北沧州及下辖的泊头、山东德州、临清等地遂吸引大批穆斯林来此定居。尤其是元明清时期的古城临清,号称盛时繁华压两京,一时间竟有清真寺10多座。建国后除清真女寺外,尚有清真寺三处,西寺由于疏浚卫运河被拆除后,剩下的清真北寺与东寺成为中国汉地传统风格清真建筑的杰出代表。

与中国传统建筑以南北向为中轴线不同,清真寺建筑多以东西方向排布为主。因麦加的麦克白天房位于中国的西方,故向西才是朝拜穆圣的方向。清真寺与东寺隔南北向街巷相峙,两寺间距不足200米。东寺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朱见深是土木之变被抓的明英宗朱祁镇之子),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北寺始建于弘治年间(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朱佑樘是朱见深之子),嘉靖43年重修(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年号,朱厚熜是朱佑樘之侄)。现存的东寺要早于北寺大约100年左右。

清真寺望月楼为重檐歇山牌楼式结构(歇山顶就是九脊顶,一道正脊,四道垂脊,四道戗脊,重檐即屋顶上叠屋顶),门楣正面镶毛泽东手书“清真寺”匾额,这块牌匾相对有些隐匿,幸亏有位回民老者指引。礼拜大殿前半部为庑殿顶(又名五脊顶,屋顶四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中国等级最高的屋顶样式),后半部为重檐,结顶呈山字形。中为八角攒尖顶,后出抱厦,两侧各掩一四角攒尖顶(各条垂脊向上交汇于一点,即无正脊的屋顶,正脊是指沿屋顶横向的屋脊,此处横向是指长边方向)。

在我们多数人的认知当中,清真寺应该是以绿白色调为主、阿拉伯文镶嵌、洋葱头穹顶、高举月牙标志等这样式的阿拉伯风格建筑。如今面对中国传统风格清真寺建筑时,难免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之感。 明朝时期,汉族风格为主体、伊斯兰元素为点缀;建国以后,阿拉伯样式为主调、传统风格为补充。这种鲜明对比或参有制度上的奥妙,自然不是我等平民市井所能精晓的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屋顶,明朝,传统,时期,东寺,中国,清真寺,蒙古,建筑,风格,观点评论,朱佑樘,朱见深,阿拉伯,东寺,清真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屋顶,明朝,传统,时期,东寺,中国,清真寺,蒙古,建筑,风格,观点评论,朱佑樘,朱见深,阿拉伯,东寺,清真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屋顶,明朝,传统,时期,东寺,中国,清真寺,蒙古,建筑,风格,观点评论,朱佑樘,朱见深,阿拉伯,东寺,清真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