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风华》中的华服:折射出明朝等级下的服饰制度

《大明风华》中的华服:折射出明朝等级下的服饰制度

明朝的官服制度是从洪武时期就定下的,对皇帝冠服、皇后冠服、文武官冠服、命妇冠服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虽然明朝历代的皇帝都对官服制度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但基本都是沿袭了洪武时期制定的制度。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之后,就开始恢复汉族文化,首先是禁止胡服,又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以此确定了明朝官服的基本风貌。

朱元璋制定的这套服饰制度,是对汉族服饰全面恢复。在这套服饰制度中,不仅是采用了唐朝的形制,也融合一些其他时期的服制规定。明朝的服饰制度非常严格,也很繁琐,有着很严格的等级之分。明朝的服饰对汉民族的文化恢复和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恢复民族自信的作用。

《大明风华》中皇帝的服饰

大明衮冕

明朝帝后和宗室的衣服是明朝最高等级的服饰体系。明代的衮冕制度是在洪武十六年正是确立的,衮冕中包括了冕冠、衮服。

冕冠在洪武十六的时候定为表面是黑色、底面为浅绛色,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将底面改为红色。在冕冠上前后各悬十二条玉串,每串各十二颗五彩珠玉。用红丝组带作为系冠的带子。

大明风华中的冠冕

衮服采用的是上衣下裳的样子,洪武十六年的样式是上衣黑色下裳黄色。上衣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绣的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在永乐三年的时候将上衣绣六种纹样改为八种,日、月、龙在肩上;星辰、山在背部;火、华虫、宗彝在衣袖上。又将下裳改为七幅,前三后四,前后不相连接,在腰部连接起来。

万历皇帝的冠冕图

皇帝常服

皇帝除了要穿正装之外,还有平时所穿的常服。洪武三年的时候就有了常服制度,在永乐三年又重新制定。帽子是我们在《大明风华》所见的那种乌纱帽,不同的是在帽子后面的左右两角折角向上,称之为翼善冠。衣服也是和影视剧中相差无几,都是在黄袍的左右两肩、黄袍前后,共绣龙四条,又称之为四团龙袍。

大明风华中的四团龙袍

皇帝的常服除了这种四团龙袍之外,还有一种是称之为燕弁服。这种常服是嘉靖为了达到“虽燕居,宜辨等威”的目的,采取了古代“玄端深衣”的款式,并且用“燕弁”为名,其用意是虽然身处深宫,却依然要以燕安危戒。

燕弁服的帽子用乌纱盖,帽子前面是五彩玉云纹,后面是四座山的形状。燕弁服的衣服是黑色的,镶青色边缘,两肩上绣日月,前胸是圆形构图上的一条龙,后背为方形结构的两条龙,边上绣小龙纹81条,领口、袖口各59个小龙,衣襟上有小龙49条。衬衣是黄色,用上下连属的样式,袖子下面为圆形袖口则是方形,下裳裁成12幅,长度一直到脚踝。

燕弁服

明朝后妃冠服

明朝时期的妇女在服装上虽然和男性相比要简化了很多,但是与前几朝的相比,明朝后妃们的服饰的定制依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后的礼服

明朝皇后的礼服包括了凤冠、袆衣、翟衣各一套。凤冠作为明代妇女的首服,一直被人视为是最珍贵的象征。凤冠霞帔也作为是最大的荣耀。

明代皇后的凤冠被称为是“九龙四凤冠”,冠用漆竹扎成了帽胎,面料是用上等的丝帛制成。冠上有九龙四凤,九龙是用翡翠雕成,四凤用金线制成。龙凤之间还点缀着翡翠云朵四十片,穿插各种大小珠花各12朵。

袆衣是一种规格极高的祭服,质地为深青色的织锦,并且绘有雉的纹路,衣领、衣袖、衣襟都是朱红色的。蔽膝和衣服的颜色都是一样的,都是深青色,边缘是青赤色,有三行雉的纹路。腰间的系带也是深青色,里层是红色的,上面是用红色的锦缎缘边。

明朝皇后的冠服

翟衣是一种以翟羽为纹样的衣服,它是明朝后妃中最为贵重的一种礼服,虽然和袆衣的款式相似,但在装饰上更为复杂,也显得更加庄重。

太子妃的礼服

通过《明史·舆服志》中对太子妃和皇后凤冠的对比,应该是涂漆竹丝编织为框,用黑纱包裹成,装饰上九个翚鸟,还有大小珠花个九个。太子妃的冠和皇后的冠,最大的区别就是皇后头顶上的珠花是十二个,而太子妃的只有九个。太子妃的级别低于皇后的凤冠,这种冠叫做“九翚四凤冠”。皇太子妃的凤冠下,又增加了一条额子,并且装饰上了二十一颗珍珠,以此来显示皇太子妃的高贵。

太子妃身上的礼服与皇后所穿的礼服翟衣来比较,形制上基本相差不大,只是在细节方面有着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是纹路、纹样的数量。皇后以十二为数,而太子妃则是以九为数。

大明风华中太子妃的礼服

明朝文武官员的官服制度

明朝官员的官服有这么四种,分别是朝服、祭服、公服、常服,我们这里主要看看朝服和公服制度。

朝服

朝服是文武官员在朝廷举行各种重要朝会的时候所穿的服饰。从一到九品,用冠上的粱数作为差别,并且用不同的配授花纹、笏板的原料等用之来区分身份。一品以下的官员只戴粱冠而不用笼巾,一般还会插上一支弯曲的笔杆,上端还有丝绒做的笔豪,仿照的就是“簪笔”制度。

一品公候冠七八粱,二品冠六粱,三品冠五粱,四品冠四粱,五品冠三粱,六七品冠二粱。官员的等级差距从一到九品,他们的冠粱数目和配授花纹都有所规定,而不是像唐宋时期只重视高级官吏的划分。

明朝一品官员朝服

公服

公服顾名思义,就是官员在办公的时候穿的制服,。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规定了一到四品着绯袍,五到七品着青袍,八到九品着绿袍。从《大明律》中对官服的规定的来看,明朝官员的公服主要差距在花纹和玉带上面。

唐朝将紫色设为一二三品官员的服饰,明朝之所以不以紫色放在官服体系中,是因为皇帝姓朱,而将朱就作为官服的最高色彩。形成了黄、绯、青、绿的等级序列。

《大明风华》中明朝公服

补子

唐宋时期依靠的仅仅是用颜色来区别等级,不能够将所有的品级都明确的表现出来,而明朝所独创的补子就成为了一种新的等级标识。

我们在《大明风华》中看到的明朝官员官服上的图案就称之为补子。根据官员等级的不同,身上的图案也有所不同。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鹃,六品鹭鸳,七品鹤鹤,八品黄鹏,九品鹤鹑,杂职练鹊;武官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黑,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这种官服补子制度成为明朝官服的一大制度,这一特色被后来的清朝完全继承。

《大明风华》中汉王所着蟒服

结语:明朝服饰制度的阶级体现

明朝的官服制度中,除了上文所述的皇帝、皇后、太子妃、官员的公服、朝服这些人的服饰制度外,对于亲王、命妇、宦官、士人、百姓等等各个阶层的人所着衣装都有不同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对各个场合内的着装要求。

除了这些一般情况下的着装,还有一种赐服制度。明代的赐服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借服”、第二种是赐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皇帝通过对不同文武大臣的赐服,用来区别亲疏、辨明等级,以此来巩固阶级地位,更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他们的宗室成为了皇帝统治的主体,为了巩固阶级地位,衣冠服饰制度是体现等级制度外在表现,也是最具表现力、最为突出和有效的一种手段。在各种细致的差距之中等级标志便更加明显,皇帝、皇子、亲王、皇后、皇妃、内臣、外臣处处都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样也维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等级,风华,折射出,明朝,华服,凤冠,皇帝,制度,服饰,礼服,故事传记,明朝,太子妃,皇后,官服,服饰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等级,风华,折射出,明朝,华服,凤冠,皇帝,制度,服饰,礼服,故事传记,明朝,太子妃,皇后,官服,服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等级,风华,折射出,明朝,华服,凤冠,皇帝,制度,服饰,礼服,故事传记,明朝,太子妃,皇后,官服,服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