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凤阳到南京再到北京,细数明朝皇帝的出生地都在哪里?

从凤阳到南京再到北京,细数明朝皇帝的出生地都在哪里?

前言:作为一个276年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可谓“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开国太祖朱元璋自凤阳起兵反元,末代皇帝朱由检则在景山无奈自缢。又由于明朝开国之时建都南京,虽然靖难之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仍然享有留都的地位,所以一般来说大明皇帝的出生地不外乎凤阳、南京和北京三地。但是其中有一位并非这三处地方出生的皇帝,却深刻地影响了明朝的朝局。今天笔者就来盘点一下16位明朝皇帝的出生地。为了便于区别,我们先把这16位皇帝列一下: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2)惠宗让皇帝朱允炆、3)成祖文皇帝朱棣、4)仁宗昭皇帝朱高炽、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6)英宗睿皇帝朱祁镇、7)代宗景皇帝朱祁钰、8)宪宗纯皇帝朱见深、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11)世宗肃皇帝朱厚熜、12)穆宗庄皇帝朱载坖、13)神宗显皇帝朱翊钧、14)光宗贞皇帝朱常洛、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16)思宗烈皇帝朱由检。

其一:出生地凤阳(两人)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的一户农民朱五四家中,呱呱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朱重八。

当时的元朝内部正在进行残酷的内斗:“两都之战”。一派是由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实际长官,职掌全国军政事务)燕帖木儿拥立的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即元文宗),另一派是由丞相倒剌沙拥立的泰定帝嫡长子阿速吉八。两派元军厮杀之际,当然谁都想不到这个名叫朱重八的男婴会成为整个大元朝的掘墓人。

濠州因濠水而得名,治所在钟离县(位于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元朝时属于安丰路管辖。吴元年(即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的时候,吴王朱元璋升濠州为临濠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九月,大明皇帝朱元璋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次年八月,老朱又下旨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同时设立凤阳县。

庚子,改中立府为凤阳府,析临淮县之太平、清乐、广德、永丰四乡置凤阳县。—《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又诞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即老朱的第四孙,日后的明仁宗朱高炽。话说朱元璋自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下南京再到开国称帝,都没怎么离开过此地,怎么还会有皇孙出生在凤阳呢?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大封诸子,其中第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开国第一武臣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不过蜜月期刚过,朱棣就被朱元璋打发去老家凤阳,目的是“观祖宗肇基之地,俾知王业所由兴”。

这一去就是半年,直到当年九月才返回南京。回来不到一个月,朱棣又奉命回凤阳练兵,为将来就藩北平做准备。明朝初年奉行的是亲王守边的国策,所以朱元璋对儿子军事才能这一块抓得非常严。这一次朱棣回到南京的时间是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九月,从朱高炽的出生时间倒推,朱老四这次回来称得上是干柴遇烈火了。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朱棣再次回到凤阳。考虑到燕王妃已经怀孕,徐氏被允许随同前往,这才让朱高炽得以在老家出生。

其二:出生地南京(两人)

成祖文皇帝朱棣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在应天府出生。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攻克太平路,迈出了他经略天下的关键一步。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老朱亲自率军水陆并进,攻下了元朝在江南的重镇集庆路,随即将其改名为应天府。

凭借这一战的功劳,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为江南行中书省兼总省事平章,即龙凤政权在江南的一把手。此后一年,朱元璋东征西讨,打下了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等地,他的官职也升为江南行省左丞相。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拿下了浙东,而龙凤政权却节节败退至安丰,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产生了反转。

就在朱棣出生后不久,元末义军的一代枭雄陈友谅杀掉了他的主公徐寿辉,随即挥师东进,一路攻克太平,兵锋直指应天府。可以说此时的朱元璋集团,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就是这种形势,还有人造谣朱棣的老娘是蒙古或者什么高丽的妃子碽妃。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江南猥琐发育,全靠龙凤政权帮他挡住了元军的主力,他去哪儿弄一个蒙古妃子?至于高丽国,那是和元廷穿一条裤子的帮凶,又怎么会提供美女给龙凤政权下的小军阀朱元璋呢?

惠宗让皇帝朱允炆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皇太子朱标次子、朱元璋第三孙朱允炆在南京皇宫内出生。明朝建国伊始,老朱就册封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册开国第二武臣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常氏为皇太子妃。此后老朱又封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吕氏为皇太子侧妃。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十月,常氏为朱标生下嫡长子朱雄英。常氏的圹志中只说到她为朱标生下两个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从朱雄英和朱允炆的年龄差来看,朱标长女江都郡主,很有可能也是吕氏所生。当然日后常氏、朱雄英和朱标相继过世之后,朱允炆以庶出的身份居然一路混成了皇太孙,只怕这位吕侧妃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其三:出生地北京(十一人)

出生于皇宫外:

1)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初九日,燕世子朱高炽嫡长子、燕王朱棣嫡长孙朱瞻基在北平燕王府出生。此时的朱棣,正饱受朝廷削藩的威胁。为了表明心迹,他甚至不惜把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全部送到南京去做人质。所以朱瞻基的出生,无疑给朱棣打了一剂强心针。

弥月,仁孝皇后抱上见太宗。太宗皇帝视之,顾谓仁孝皇后曰:“此天日之表,且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汝宜谨视。”自是仁孝皇后躬亲抚养,甚忠爱焉。—《明宣宗实录卷一》

2)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初三日,明宣宗朱瞻基庶次子朱祁钰出生。对于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其圹志称其在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的时候“选召掖庭(即进宫)”服侍皇太孙朱瞻基。如果此事属实,则朱祁钰当生于北京皇宫之内。

但是在明末海宁人查继佐所撰写的《罪惟录》中,却称吴贤妃是汉王朱高煦的宫人。汉王谋反之后全家被带往北京囚禁,结果吴氏半途被朱瞻基看中。由于其罪人的身份,回京之后朱瞻基将她养在宦官陈符家里,包括朱祁钰也是出生在陈家。

查继佐是《明史》案的实际检举人,他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3)神宗显皇帝朱翊钧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八月十七日,裕王朱载坖庶第三子朱翊钧在王府内出生。裕王朱载坖是明世宗朱厚熜庶第三子,他的两位兄长哀冲太子朱载基和庄敬太子朱载壑早已去世,他本人就是当朝皇帝事实上的长子。

而在朱翊钧之前,朱载坖还有两个儿子朱翊釴和朱翊铃,可惜也已经夭折。而朱载坖唯一在世的弟弟景王此时已经之国湖广德安府,还没有子嗣。换句话说,对于57岁的明世宗来说,朱翊钧的出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出生于皇宫内:

1)英宗睿皇帝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明宣宗朱瞻基庶长子,生母贵妃孙氏。朱祁镇的明代第一个在北京皇宫内出生的皇子,他的生母孙贵妃也母凭子贵,挤掉宣宗原配胡氏,成为新一任皇后。

2)宪宗纯皇帝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二月初九日,明英宗朱祁镇庶长子,生母周氏。宪宗原名朱见濡,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发动南宫政变后重新登基,将其改名为朱见深。

3)孝宗敬皇帝朱祐樘: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明宪宗朱见深庶第三子,生母纪氏。

4)武宗毅皇帝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明孝宗朱祐樘嫡长子,生母皇后张氏。朱厚照是明代唯一出生于皇宫的皇后嫡子,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5)穆宗庄皇帝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正月二十三日,明世宗朱厚熜庶第三子,生母康妃杜氏。

6)光宗贞皇帝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钧庶长子,生母恭妃王氏。

7)熹宗悊皇帝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母东宫选侍王氏。

8)思宗烈皇帝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母东宫淑女刘氏。

其四:出生地安陆(一人)

世宗肃皇帝朱厚熜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九月十六日,是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兴王府内诞生了一个男婴。兴王朱祐杬,明宪宗朱见深庶第四子,生母贵妃邵氏。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封为兴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九月之国湖广安陆。

弘治十三年(1500年),兴王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因此正德二年出生的朱厚熜虽然伦序是朱祐杬次子,但一般都称其为兴王长子。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兴王朱祐杬去世,享年44岁,赐谥曰献。

就在朱厚熜以兴献王长子身份在王府守孝,并等待袭封兴王之时,突然接到一份北京过来的大行皇帝遗诏,让他进京去做皇帝。原来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驾崩,既没有皇太子,也没有儿子,还没有兄弟。当时武宗生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之后,决定按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由武宗血缘最近的堂弟朱厚熜继位。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结语:经过一番统计,明代16位皇帝中,2人出生于凤阳,2人出生于南京,11人出生于北京(其中3人在宫外出生),还有1人则出生于安陆。

明朝龙兴于凤阳,首建京师于南京,再迁京师于北京,所有皇帝们的出生地在这三个地方,可谓再正常不过。然而唯一不在其中的明世宗朱厚熜,却凭借着“大礼议”掌握实权,随后挑动文官斗文官,使得明朝的党争趋于白热化。最终明世宗之后的几位皇帝,由于缺乏世宗本人的手腕,导致朝中党争不断,内耗剧烈。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在内有义军外有女真的夹击下轰然倒地,末代皇帝朱由检在景山黯然自缢殉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朱元璋,凤阳,江南,细数,皇帝,公元,朱棣,北京,南京,观点评论,朱瞻基,朱元璋,凤阳,皇帝,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朱元璋,凤阳,江南,细数,皇帝,公元,朱棣,北京,南京,观点评论,朱瞻基,朱元璋,凤阳,皇帝,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朱元璋,凤阳,江南,细数,皇帝,公元,朱棣,北京,南京,观点评论,朱瞻基,朱元璋,凤阳,皇帝,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