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朝版本的国际救援:面对漂流到岸的外国船只,宋朝政府会怎么做

宋朝版本的国际救援:面对漂流到岸的外国船只,宋朝政府会怎么做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很多人都不陌生。在经历海难事件以后,鲁滨逊被海水冲到了一个海岛上,过了很多年一个人的生活,并最终成功回返。

实际上在人类海洋活动中,“漂流”是有专属解释的,其含义是指船舶因为受到洋流、风向等的作用,偏离了原有航道的行为。像鲁滨逊那样漂流到荒岛上还得以幸存的事情,毕竟只是偶然发生。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次国外船只漂流岛我国沿海各地的情况发生。

而宋代由于对外贸易的发达,这种事情更是屡见不鲜,甚至有商人故意假装自己的船只漂流到了中国,以谋求利益。那么宋代的时候,政府面对漂流到岸的外国船只,会怎么做呢?

宋代之所以经常有外国商船“漂流”到沿海各地,是因为宋朝繁荣的商业活动,促使很多外国无良商人试图进行走私贸易或者逃税而伪装遇难漂流

谈到宋代政府对于漂流到岸的外国船只的处理政策,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确定。即如果漂流事件只是零星发生,那么作为政府,完全没必要出台一些政策去专门处理这件事情。

而宋代官府却专门为此出台了政策,那么就反向证明宋代外国船只漂流到沿海各地的事情经常发生。

众所周知,航海活动是一般是有着严格的航道的,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漂流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商人们还做什么生意。

从概率上来讲,海船遇难后漂流到岸边的情况其实非常少见,更多的漂流事件,都是直接飘向了苍茫的大海上,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众多出事的船只中,能够侥幸漂流岛岸边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都成为一个个的海难事件。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漂流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可以证明发生的海难次数要比之多很多倍。宋代固然海外贸易发达,但如果出海的死亡率这么高的话,谁还敢出海。

所以说,宋代漂流事件激增的原因,只有两个原因,要么写历史的人在撒谎,要么出现漂流事件的船只主人在撒谎。

撒谎肯定是为了利益,否则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去撒谎。显然史官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利益,但那些发生漂流事件的船只主人,却并非如此。

他们的利益在哪儿呢?简单来说就两点,一是走私,二是逃税。走私不用说了,每个时期,每个国家,因为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出发,都有一些商品是不准与外国进行贸易的,禁止买卖往往就代表着利益,那些外国商人们为了利益不惜借着漂流的名义,避开宋朝海关,在沿海其他地区上岸,如果成功,自然能获得巨额利润,如果不成功,也可以躲避法律的审查。

逃税也是一样的,宋朝一反中国古代重农轻商的国策,对于商业活动的鼓励和支持,促使商税在宋代税收之中占据七成的比例。对外贸易自然也是收商税的重要渠道。但宋代不像现在,每一个沿海城市基本都有海关。宋代的海关是有数的,只有杭州等几个有限的城市,设有海关。想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就必须通过这些海关。

如此一来,大量的外国商人为了逃税,就想出了“漂流”的歪主意,其目的不外是逃避责任,告诉官府自己不是主动跑到海关以外的地方来交易的,而是发生了海难飘过来的,以此博取同情,同时也试图逃避税收。

综上可以得知,宋代中国沿海地区,之所以会频繁的发生外国船只漂流案件,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假的,是外国商人们为了走私和逃税想出来的理由。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宋代政府专门为此出台了政策管控。

为了避免被外国商人钻了律法的空子,宋代政府对于漂流事件非常重视,一旦查出走私则立刻没收,逃税一律宋代市舶司缴税后再进行交易

《宋会要辑稿》

既然大多数的漂流都是假的,那么对于宋朝政府来说,首先就是防止被外国无良商人利用政府的同情心,违规与国内进行贸易,从而损害到国家利益,对于其他合法外国商人来说,也不公平。

针对外商借着船只漂流搁浅,进行走私贸易的行为,宋朝官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核心就是两个点,一切走私物品全部没收,无良商人直接遣送回国。

《宋会要辑稿》之中曾记载:

“诸舶船遇风信不便,飘至逐州界,速申所在官司,城下委知州……除不係禁物税讫给付外,其係禁物即封堵,差人押赴随近市舶司勾收抽买。”

这段记载里面有个关键词,就是“其系禁物即封堵”,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有走私的违禁品,一律没收。

而除了自私禁品之外,对于正常的商品,外国船只借漂流想要逃税的,处理办法是“差人押赴随近市舶司勾收抽买。”

这里头的抽,就是抽税,宋代对于海外贸易的税收,一般奉行的是十五抽一的税率,而买自然不用多说,就是协助商人进行买卖。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船只“漂流”到了那里,当地的官府有及时处置的权利,但没有私自交易的权利,也就是说,外国商品到了宋朝以后,必须要经由市舶司才能发买。

如此,通过严格的防范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外国船只想要利用漂流损害大宋朝利益的行为。

对于那些真正发生海难漂流到中国的外国船只商人,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其施以救治供养,一直等到本国使者来朝贡时,再送其回国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漂流到沿海各地的外国商船,都是骗子。毕竟是古代,航海技术有限,海船遇到漂流的情况虽不像想象中那么常见,也偶尔会真的发生。

那么对于这些真正发生海难,漂流岛中国的外国商船,大宋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根据《宋史》记载,熙宁九年,秀洲曾有一次高丽人商船漂流到本地的记录,在当地官员上书朝廷以后,朝廷为此做出了回应,诏书之中是这么写的:

“如参验实非奸细,即居以官舍,给食,候有本国使人,入朝取旨。”

这里头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参验实非奸细,这是因为高丽靠近辽国,而大宋与辽国是竞争甚至敌对的关系,所以要先查明是不是奸细。

而如果确定不是奸细了以后,则“居以馆舍,给食,候有本国使人,入朝取旨。”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奸细的话,就先把他们安排在官府的驿站里,管他们吃喝,等到有本国使臣来朝贡的时候,在把他们送回去。

由此可见,对于确实因为海难而漂流到岸的外国商人,大宋秉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朋子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精神,好吃好喝的招待人家,然后再想办法把人家送回去。

而且,对于这些商船上的货物,朝廷还特别下旨保护,不准当地官员克扣索要。

《宋史》

《宋史》记载,有日本商人遇海难漂流到宋朝后,朝廷还特意下旨,说:

“诏勿取其货。”

综上所述,正是本着这种诚信友好的态度,宋朝对外贸易才能极度发达。在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三冗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一个农业大国,生生凭借着商税支撑起了三百年的国运。

同时,宋朝政府对于外国商人不歧视,也不惯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促使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大宋,与大宋进行贸易,在获得经济上的双赢的同时,也获得其他国家心理上的认同和仰慕。

相比于强汉跟盛唐,大宋朝“天国上朝”的名号,就是用这中内圣外王的方式获得的,固然其在军事上疲弱,但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文化历史上,却是一枝独秀。

结语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特殊的朝代,相比于独以强亡的大汉,万国来朝的大唐,宋朝文化对于现代中华民族的影响,其实更深刻。如果说是大汉朝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大唐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那么毫无疑问,塑造我们民族灵魂的,则是大宋。

这一点在宋朝对待海外漂流到岸的外国商船上,就能看出端倪。防备是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发展来的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的灾难后的下意识的反应,也即是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友善和平,则是一直致力去追寻的目标,尽管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比如对于真正漂流到岸的外国商船,想要与中国贸易也得转去市舶司,但至少保证了公平公正,在如数缴纳赋税后,将外国商人与本国商人一样看待,正是这种公平公正的体现。

而对于漂流到岸的外国商人的人道主义救助,则体现着作为一个大国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宋史》

《送会要辑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走私,政府,船只,事件,对外贸易,宋朝,逃税,利益,外国,救援,观点评论,船只,宋朝,海难,外国,商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走私,政府,船只,事件,对外贸易,宋朝,逃税,利益,外国,救援,观点评论,船只,宋朝,海难,外国,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走私,政府,船只,事件,对外贸易,宋朝,逃税,利益,外国,救援,观点评论,船只,宋朝,海难,外国,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