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动作制的建立和分封制的复辟:汉末魏晋的地方行政制度

动作制的建立和分封制的复辟:汉末魏晋的地方行政制度

熟悉三国故事,一定对其中“兖州牧”“豫州牧”这样的官职耳熟能详,州牧正是汉末以来地方高层政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从汉代开始,在秦及汉初的郡县之上又设置了十三个刺史部(另有首都附近地区的司隶校尉部),分管天下各郡。设置之初,刺史部只是监察部门,各刺史分别对若干郡的长官和地方工作进行监管、问责。西汉末年,刺史改称州牧,刺史部开始向地方行政机构过渡。

东汉十三州图

原本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天下百余郡是最合理的区划设置方案。汉代各郡长官--太守的权力很大,可以自主主持地方政事,全权支配地方财政,同时兼管地方军政,还能自行选拔幕僚,总之自主性很强,自然效率也就相当高。

但郡太守和郡一级行政区很难形成割据。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就是郡级政区的幅员不大,五六个县的地盘,和中央朝廷比起来,人口少,财力薄,力孤势单,成不了气候,没有割据造反的本钱。

但郡级政区幅员不够大这个特点,同时又造成了,一旦遇到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几个郡同时协调处理的事务时,单独一个郡就难有作为了,比如大灾荒,比如大规模农民起义等。所以,在郡的上面再设置一级政区也始终在统治者的考虑范围之内,特别是到了王朝晚期,局面比较混乱之际。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正是地方行政向正式动作制演变的重要拐点。为了平息起义,只能加强地方绥靖能力,中央政府派朝廷九卿担任各州州牧,授以军、民、财政大权。和管辖几个县的郡相比,一个州平均管辖七、八个郡,实力自然大增,有了足够称霸一方的物质基础。

历经数年,黄巾起义虽然得以平定,但天下已经不再是皇权的天下,实力爆棚的各州牧自然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三国政区图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割据江东,实质上已开三国鼎立的局势。此后曹丕、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进入了三国时代。国虽分为三,各国领地缩小,但各政权还是维持了东汉以来的州-郡-县动作政区制度。

魏国占据北方大部,拥有司、豫、冀、兖、徐、青、雍、凉、并、幽十州,同时又占据了荆州和扬州的北面一小部分,但仍然设置了荆州和扬州,所以和汉代相比,曹魏政权仅是缺少了岭南的交州。

吴国的疆域大致相当于汉代的荆州、扬州大部,再加上交州,共设三个州。

蜀国地域最为狭小,只有益州一州之地。

到了西晋再次一统天下,三国归一。西晋前期,共分19个州,统辖172个郡国,1232个县。平均每州辖八九个郡,每郡辖七八个县。可谓是相对合理的动作制搭配。

晋武帝司马炎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西晋的高层统治者,在治理方案设计上犯下了致命的战略失误,导致统一格局昙花一现,天下再次分崩离析。

晋武帝等人认为,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正是由于郡县制的弊端导致,只有分封制度才能保障皇朝的长治久安,同时晋武帝也以封王作为对宗室诸父祖的报偿,于是在泰始元年(265年),分封宗室,司马孚、司马幹、司马攸、司马辅等27人为王,以郡为国。寄希望于这些司马亲族起到拱卫王朝的作用。

分封二十七王是大大失策,这些人与皇帝亲属关系其实已经疏远,很难再指望他们忠心耿耿拱卫王室。但更大的隐患在于,这些出镇地方的亲王,实际上取代了此前的州牧(军阀),手握地方军权、专辖民事,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在为霸一方的同时,又个个觊觎皇位图谋不轨。

西晋政区图

晋武帝晚年已经意识到这步错棋的严重后果,但为时已晚,地方势力已经尾大不掉。等武帝的白痴儿子继位后,天下大势已难挽回,西晋的一统格局在八王之乱的战火中,草草收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行政,汉代,司马孚,天下,晋武帝司马炎,三国,豫州牧,汉末,魏晋,观点评论,州牧,交州,政区,荆州,晋武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行政,汉代,司马孚,天下,晋武帝司马炎,三国,豫州牧,汉末,魏晋,观点评论,州牧,交州,政区,荆州,晋武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行政,汉代,司马孚,天下,晋武帝司马炎,三国,豫州牧,汉末,魏晋,观点评论,州牧,交州,政区,荆州,晋武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