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周初的分封制,原是周公布下的星盘大阵,初衷却是为监管殷商遗民

周初的分封制,原是周公布下的星盘大阵,初衷却是为监管殷商遗民

武庚之乱平息后,周王朝重新安定下来,然而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成王和周公都明白,武力镇压只能保一时,却保不了一世,周王朝这一招“蚂蚁吞象”虽然用得好,但后患也是无穷的。前赴后继的殷商遗民,只要有一点机会,还是会拿起长戟干仗,脚下这片山河必须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否则还会再有武庚、丁庚、其他什么庚出现。

殷商遗民成为老大难

声势浩大的武庚之乱,连带东夷八国反叛,一共闹了三年,才平息下来。虽然史书上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周公心里清楚,尽管自己手下猛将如云,但这场战争赢得并不轻松。而长期内耗,也让周国国力大伤元气。再有一场叛乱,连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弹压下去了。所以,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殷商遗民。

这是武王都觉得头疼的事,弄不好还会再次激发哗变,彼时大周王朝就真的“危矣”了。殷商遗民为什么如此难以解决呢?难点有两个:一是人数多,牵连广。虽然商周交战时天下三分,周占其二,但要看划定天下的界线,这里指的是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藩国并没算在内。周国仅有河渭之间、戎狄部落的一些藩国,后来姬昌称王后,才打了几个南方的小国,但这些小国自身实力弱,而且距离周国也比较远,基本上都不成气候;反观商就不同了,帝辛一心强大武力,又对东夷持续武力镇压多年,投降大商的东夷十七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上,都与商人相似,所以武庚揭竿而起,他们立刻紧随其后。说明商在东夷诸国中的主子地位是根深蒂固的,即便周靠武力镇压了东夷十七国,但这种臣服只是一时,不能长久。

列位要问了,给商人来个移风易俗不就完了吗?这正是要说的第二个难点。虽然说周人重农,商人重商,两个国家的文化貌似不同,实则大有渊源。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化的兴起,都有其相应的母文化,就像每个人都有母亲一样。周人的祖先、直至文王和武王时期,一直都在学习商人的文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可以说,周初的社会精英分子基本上都是从商国留学回来的。这个“移风易俗”是移哪儿的风,易哪儿的俗呢?

所以有人给周公出了个主意,把这些殷商遗民化整为零,分别迁往别处定居,让他们不得相聚,再派以重兵监视,这样既满足了当前国力空虚军备不足的问题,又避免了商人的再次崛起。周公觉得这个办法甚妙,与当年武王和他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于是便开始着手布局他的星盘大阵了。

圈定中心根据地

既然周公创建这个星盘大阵的初衷是分化殷商遗民,那是不是要以殷商遗民最多的地方为中心根据地呢?答案是并没有。

这个中心根据地一定要以周人为主,不能再让殷商遗民动摇国本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周自从古公亶父开始,历代新王继位都要新建都城,以稳固自己的统治,这个习俗可能跟周人长期与戎狄混居有关,受游牧民族迁徙习俗的影响。所以成王继位,也要遵照先例,新建都城。这个都城就选在了洛邑,这是武王生前定下的,不能轻易改变。

从后世来看,武王这个都城选得太有战略眼光了。洛邑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可以对东方诸国起到相当大的震慑作用。不是有句老话么,“山高皇帝远”,王法管不到的地方容易生乱。如今新建一个陪都,专门盯着东方各部,谁还敢造次?所以后世但凡都城偏西的王朝,都会效法周朝,在中原地区再建一个陪都,比如汉、唐等朝。

兴建都城的工程十分浩大,除了宫室外,还要建造祭台、大殿等配套设施,也就是说,镐京有什么,洛邑就要有什么。这对于三千年前不具备大型土建设施的周人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周人仅用七年时间就平地建起了一座新城,可见基建狂魔的属性早已埋进了国人的DNA中。

那么周公是怎么排兵布阵的呢?其实这个方法商人一直都在用——就是分封诸侯。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分化出很多政治中心,这些二级行政机构就成为朝廷监管百姓的一个分支。如果把大周王朝比作一家集团公司,这些二级机构就是分公司。分公司的老总们在自辖的一亩三分地里有着绝对权力,不仅拥有军政民生大权,还可以继续分派三级分公司。好比一个金字塔,周天子坐在最顶端,接下来是各大分公司的一把手——诸侯国国君,再接下来是诸侯国国君分封的士大夫……这个金字塔模式帮助周王室延续了八百年的命脉。这就是封建制度!

接下来咱们就说一说周公大搞封建的初衷——他把殷商遗民封到了哪里呢?今天的河南商丘,国号为宋。这个地方正好是一个四塞之地,东南西北四方均分封给了不同的诸侯,这些诸侯咱们在后面会说到,基本上都是周王室或外戚,如此起到对宋国(实际上是殷商遗民)的监视作用。

虽然如此,但周王朝对于商人还是给予了最高的礼遇,历代周王都把宋国国君奉为国宾。周公更是封宋国国君为公爵,是五等爵位中最高的一级。当时一同封建的还有夏朝后裔封在杞、黄帝后裔封在蓟、帝舜后裔封在陈、帝尧后裔封在祝。这些公爵国基本上都是周王朝搞的形象工程,只有宋国是真正拥有实权的。

这个实权落到谁头上了呢?因为武庚反叛被杀,帝辛这一脉就绝嗣了,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和那些贼心不死的殷商旧部,周公就封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于宋,以继殷商之祀,并准许宋国国君使用天子之乐、祭祀殷商宗庙,宋国国内可以使用商法,而不必遵周法。所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观礼,要么去鲁国观周礼,要么去宋国观商礼。可见,宋国在当时是被奉为文化中心之一的。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后世亡国之君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之高的礼遇。当然,周公手上的最强阵容还没有登场。

手握实权的侯爵国

按照周公的布局,宋国虽贵为公爵国,又被奉为国之上宾,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四周的侯爵国,虽然从建制上低了一等,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这些侯爵国一共有六个,齐、鲁、卫、晋、燕、蔡,这个阵容基本上是战国以前周王朝的主力。

先说一说东部的齐、鲁二国。齐国封在胶东临海地区,原东夷蒲姑国之地尽归其所有,他虽然不与宋国接壤,但却可以对东夷诸部起到震慑作用。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吕公尚,武王的老丈人,成王的外祖父,是六支诸侯国中唯一一个外姓诸侯,后世历代周王称齐国国君为“舅氏”,可见齐国虽为外姓,但在一干诸侯国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

再说鲁国。周公再次平定中原后,成王亲封周公长子伯禽为鲁侯,并且可享国乐(这是后话)。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礼遇,后世诸侯想一观周天子之乐,都到鲁国去,可见鲁国在一众诸侯国中的地位之高。鲁国与宋接壤,原东夷奄国之地尽归其所有,可见封鲁侯的战略意义有两点:其一自然是监视宋国,其二则是同化奄国之民,也就是在东夷地区广泛宣传周国文化,以起到移风易俗之效。当然,这个功效还是极其显著的,鲁国都曲阜,是儒学之乡,无论是东夷,还是周王朝,乃至中华文明,儒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晋国的册封可谓充满了戏剧性,据说是成王指地划给宠弟叔虞的。姬虞就是晋国的开国之君。晋国的武力强盛,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霸主晋文公。当然,晋国也是六国之中地盘最大的一个,他虽然不与宋国接壤,但其坐镇西北,与二京成犄角之势,既可拱卫王畿镐京,又可迅速驰援洛邑,是周公分化殷商遗民的最后防线。

最后说一说一南一北的燕和蔡。最北边的燕国由老牌贵族召公奭坐镇,一来防北方入侵的匈奴等游牧民族,二来可为齐国做后应。最南边的蔡国原本是蔡叔度的封地,后来因其参与武庚叛乱,在流放中病逝,周公又封其子蔡仲重建蔡国。蔡国虽不与宋国直接接壤,但在建国初期也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只是后来逐渐没落了。

这六个诸侯国将宋国包围其中,成合围之势,一旦殷商遗民再行不轨之举,六国合后必可全歼之。当然,自从周公分封六国后,殷商遗民再也没有反叛的机会了。那么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殷商遗民的结局

周公的星盘大阵最终还是起到了预期效果的,殷商遗民被他分而治之后,只剩下宋国这一支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战国末期才被齐国灭掉。不过殷商遗民虽然没有再行反叛之举,商人也融入到了周人之中,但商人这个职业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初衷,周王朝,殷商遗民,中原地区,布下,周人,武庚之,洛邑,周公,监管,观点评论,武王,宋国,洛邑,遗民,周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初衷,周王朝,殷商遗民,中原地区,布下,周人,武庚之,洛邑,周公,监管,观点评论,武王,宋国,洛邑,遗民,周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初衷,周王朝,殷商遗民,中原地区,布下,周人,武庚之,洛邑,周公,监管,观点评论,武王,宋国,洛邑,遗民,周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