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皇帝都爱吃外卖的宋朝,没有手机怎么下单呢?

皇帝都爱吃外卖的宋朝,没有手机怎么下单呢?

如今生活节奏加速,加上科技的发展,外卖产业越来越兴盛,很多的白领上班族下班后不想做饭,干脆就直接点外卖来吃。

其实,可能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卖这种事务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时期便已出现,而且当时就已非常盛行,即便是皇宫大内,对于外卖也非常钟情。

按照史料记载,宋孝宗赵昚就是外卖的铁杆粉丝。

隆兴六年的观灯节,入夜之后,宋孝宗觉得腹中饥饿,又不愿吃御厨房做的食物,直接派遣内侍省的内监去宫外购买“南瓦张家圆子”、“李婆婆鱼羹”等作为宵夜,不一会儿工夫美食入宫,孝宗吃得非常开心,“直一贯者,犒之二贯”,多给了跑腿小厮也就是外卖小哥多一倍的小费。

有一次适逢暑热盛夏,孝宗入夜之后又点外卖,点的是“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砂糖与冰沙等制成,孝宗吃了之后觉得闷热全消,便一盏接一盏,结果吃得太多受了凉,连续拉了好几天,把宫里宫外的大臣、内监们吓得不轻。

不仅宋孝宗喜欢吃外卖,太上皇高宗赵构也非常喜欢。

赵构膝下独子早夭,因此立嗣孝宗赵昚,之后退位为太上皇,赵昚对嗣父赵构也是相当孝顺,经常前去请安,而赵昚每每前来,赵构都会与其分享外卖美食。

当时京城里受欢迎的贺四烙面、臧三猪胰胡饼、李婆杂菜羹等等,都曾送入大内,按照这样的记载来看,赵昚喜欢点外卖,很可能就是被高宗赵构给带的。

据说,最早点外卖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朝鼎立之初,曾为了赵匡胤的生辰而进行盛大宴会,可宫廷里的厨子与灶台家伙什都不够数。

可是,倘若因此扩充膳房,实在是有点靡费,赵匡胤觉得实在是不值得,想了想,干脆派光禄寺的人去宫外四处采买现成的菜肴美酒,以备一时之需。

这段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宋朝的确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宋朝皇帝每每庆祝生辰的时候,都会从宫外点外卖来食用,不少店家因此名扬天下,也赚得盆满钵满,而皇家也无需随时准备大型的御厨房,每逢庆宴,御厨忙不过来,点外卖就行。

点外卖,在宋朝可并非是皇帝才享有的特别权利,而是一种普遍性的新兴行业,民间的百姓平时点外卖早就已经习以为常,无论《东京梦华录》还是《清明上河图》之中,都有外卖的出现。

可能很多人奇怪,没有手机电话的时代,当时的人到底是怎么点外卖呢?当然,宋朝的外卖与如今的外卖的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宋朝并非什么酒楼店家都会提供外卖

宋代的酒楼食肆主要分成三类:正店、脚店与分荣。

正店,相当于现在的豪华酒楼,专门为显贵富有的客人提供服务,承接大型宴会,就算是去吃碗面条都难,就更别说点外卖了,这种店是不提供外卖的。

脚店,相当于现在的特色专营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这种店家虽然会提供外卖,不过通常只提供足够量的客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起送价”很高。

分荣,相当于现在的小饭馆与大排档,这样的店家生意红火外卖也最兴盛,服务贴心随叫随送,甚至还有专门提供外卖的分荣。

其次,宋朝外卖需要上门去点

现代人点外卖,都是在手机上点菜下单,再向前一点,还有打电话点外卖的,然而没有电子产品的宋朝,点外卖其实还是要真人上门去点餐的。

想要吃外卖了,就到店家去说一声,“逐时施行索唤”,店家接单之后做好,店小二就会带着菜肴上门,货到付款。

最后,宋朝的外卖需要店小二去送

虽然有了外卖服务项目,那么用什么送?谁来送?怎么送呢?宋朝可没有塑料饭盒,也没有专门的外卖小哥,更没有电动车。

宋朝没有一次性餐盒,但是有“温盘”,这是一种瓷制器皿,上层比较薄,下层比较厚,中间乃是空的,在使用的时候,在中间的夹层中灌入热水,就能够加热保温。

另外,还有木制、竹制等各种材质的食盒,大多都是木制漆器。

外卖的食具在用完之后,会有专人上门将其收回洗干净,倘若是富贵人家,有时也会多付银两,直接买下,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餐具费”。

宋朝没有外卖小哥,所以送外卖的事情都由店小二代劳,有些店家还有专门送外卖的店小二,因为条件有限,当时送外卖都靠两条腿,也是非常辛苦。

在宋朝之前,外卖并没有出现,至少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产业化现象,而在宋朝灭亡后,外卖产业也随之衰落逐渐消散,直到现代,为何在古代,外卖在宋朝能“昙花一现”呢?

第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

宋朝之前,中国的城市之中,用于交易的“市”与居住的“坊”是分开的,外有城墙,内有分隔,夜晚还有宵禁制度。

然而宋朝时期,这样的局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市与坊的界限被直接打破,百姓的住宅区与交易区逐渐混杂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宵禁制度被宋朝废除,夜市也不断繁荣,宋朝的都城汴梁,成为了历史上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市坊界限消失,宵禁解除,这些都为外卖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然而宋朝之后宵禁重现,夜市与外卖重新消失。

第二,经济的繁荣与百姓的富裕

苏辙曾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

大中祥符八年,时任宰相王旦道: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北宋时期,小康生活的标准是家产一万贯,而像是这样的人家,遍地都是。

然而到了后来的明朝,文学家郎瑛感叹:今天下一统,赋税尤繁,又无岁币之事,何一邑之间,千金之家,不过一二。

郎瑛生活在明朝国力巅峰岁月,觉得各方面的条件好像都比宋朝优越,结果百姓们好像却反而不如宋朝富裕。

正因为宋朝时期民众的普遍富裕,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所以才能够让外卖拥有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宋朝人施德操《北窗炙輠录》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

宋仁宗有一天夜晚在宫中,忽然听到宫外丝竹声与欢笑声不断,询问宫人:“此何处作乐?”宫人回答:“此民间酒楼作乐处。”随后宫人替仁宗鸣不平:“官家您听,民间如此快活,而您却在这宫中如此清冷。”仁宗笑道:“就是因为我在宫中冷冷清清,所以外面的百姓才能如此快乐,我这里若是丝竹管弦,那民间就该冷冷清清了。”

的确,宋朝有靖康之耻,但历史上的朝代,无论汉、唐、明,这些朝代走向终结的时候,百姓们受到的苦难,根本没什么区别。

如果用其他时间段做比较,恐怕没有其他朝代的百姓,生活得能够比宋朝更富足。

甚至于,称宋软弱,可崖山海战之时,宰相陆秀夫却背着小皇帝投海,十万军民相随;称明傲骨,可崇祯帝殉于煤山之际,身边唯有王承恩,内阁首辅魏德藻带着一众臣子,主动打开了城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手机,店家,赵昚,赵匡胤,宋孝宗,菜肴,宋朝,产业,百姓,赵构,故事传记,赵昚,宋孝宗,宋朝,外卖,赵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手机,店家,赵昚,赵匡胤,宋孝宗,菜肴,宋朝,产业,百姓,赵构,故事传记,赵昚,宋孝宗,宋朝,外卖,赵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手机,店家,赵昚,赵匡胤,宋孝宗,菜肴,宋朝,产业,百姓,赵构,故事传记,赵昚,宋孝宗,宋朝,外卖,赵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