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让男性为之汗颜的女皇帝-武则天

让男性为之汗颜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历史功过】

武则天,这位儒家礼法的最大叛逆者,以其强大,让惯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为之汗颜。她是惊涛骇浪,她是千古谜团。冷酷的母亲与爱民的天子,雷霆万钧的手段与虚心纳谏的胸怀,狂热与冷静,残忍与柔情,一人千面,能把最大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中国有史二百四十帝,武则天有充分理由排在“帝王排行榜”前五位。

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名言名文】

1.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2.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

臣轨

【原文】夫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人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故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成。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

【释文】修身养性,端正品行,不能不慎重;谋划思考机密大事,不能不周密。忧患常源于轻视小事,灾祸常因为忽略细节。一个人行事不慎重周密,大多会后悔终生。所以说,说话容易泄漏机密,是灾祸的媒介;做事不慎重,是失败的缘由。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事物;耳朵聪敏的人能听到弦外之音;善于谋划的人对策出现在预兆之前;做事慎重的人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十分慎重。远离困窘就必须及早谋划,不想贫穷就必须趁早预计。不该说的话不说,可以避免祸患;不该做的不做,可以躲避危险。

【成语典故】

叱咤风云

武则天被李敬业等率军讨伐,骆宾王被邀请作《讨武檄文》:“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经”。后以“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老舍《四世同堂》:“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叱咤风云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

夺锦袍

出处:《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释义:称在竞赛中获胜夺魁为“夺锦袍”或“夺锦”。

武则天到洛水以南龙门的地方巡游,下令让随从的臣子们作诗。先作好诗的左史东方虬,得到了武后赏赐的一件锦袍。过了一会儿也作好诗的宋之问把诗献上,武后看后,赞赏有加,又将赏给东方虬的锦袍拿了回来赏赐给了宋之问。唐陈陶《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

唾面自干

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就是说,别人把唾沫吐在自己的脸上也不要擦,让它自己干掉。比喻受了侮辱也不反抗。

释义: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用来赞誉有超常宽容心的人。

赏析:娄师德为人宽厚、深沉,有度量,虽官至极品,仍谦让有加,而且为官清廉,生活清贫,其忍让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为官40年,从不与人结怨。其弟授职镇守代州,将要离开洛阳时,娄师德即以“唾面自干”的道理来教育他。此事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娄师德的才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所以他在弟弟外放做官之时有如此之语。他为将相数十年,能以功名告终,这和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处世原则不无关系。

狄仁杰当宰相是娄师德暗中推荐的,后与娄师德同居宰辅之列,却很有点轻视他,多次排挤他到外地去任事。娄师德对此并不介意,倒是武则天觉察到了,郑重告知他,并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他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叹息道:“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娄师德不愧为一代名臣,其宽阔胸襟、高尚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垂帘听政

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释义: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赏析: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人物传说】

明堂遗迹:武则天的“洗澡盆”

河南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她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座古都度过的。今天,我们就给您讲讲在洛阳的一处与武则天有关的遗迹,堪称国宝。据说,这处遗迹在发现时,不少当地人都说,它是武则天的“洗澡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据传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沐浴甚为喜爱,经常在温泉中一泡。

在洛阳民间,曾流传着这样说法,武则天爱洗澡,但不喜欢在木盆里洗,非得要一池温泉作为自己的沐浴之处,也就是说,武则天洗澡的地方大得惊人。其实,老百姓口中说的武则天洗澡池,是在1986年出土的一处遗址。

那年,洛阳市准备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楼,地址选在了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间的一块地方。一天,施工队正在施工,当挖到一处房子的地基时,一个工人忽然发现了深埋土中的一块矮矮的古砖,他放下铁锹,顺着这块古砖,使劲扒拉扒拉,一段砖墙便露了出来。

洛阳城是中国千年古都、龙脉所在之地,随便一锹下去可能就会挖出稀世国宝,所以,这个工人立刻叫身旁的同事过来观看。

人们逐渐围拢上来,看着这段有些弧度的古砖墙,人们开始议论纷纷。突然,一个人说道:你们看,这会不会是武则天的洗澡盆呀?没想到,此言一出,竟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原来,这处遗迹距离1975年发现的唐朝天堂遗址不远,人们很容易就把这里和天堂联系到了一起。据记载,天堂是武则天所建,所以,看到弧形砖墙,人们便自然地也将这处遗址,想成了武则天的洗澡池。

听说挖到了遗迹,文物专家闻讯赶来,立刻组织了专业的发掘,一块块弧形的古砖渐渐露出土面。这些古砖样式的遗迹全部用夯土筑成,从规模上判断,专家们断定这个建筑物原来的形制一定庞大无比。

由于地处洛阳市区,专家们分成几个小组连夜进行发掘。发掘后期,几处遗迹连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圆形夯土遗存,而且越清理,整个遗迹的面积越大。历经几个昼夜,整个建筑遗迹终于清晰地显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万平方米!

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洛阳人开始专程赶来观看这处遗存。更多的人开始议论,这个被专家扫来扫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专家得出结论,这处被老百姓戏称为武则天澡盆的遗迹,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筑——明堂……

武则天的那位贴身女官急匆匆地来到大殿,说有祥瑞表奏。原来,有人亲眼看见了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的梧桐树上。武则天急忙率众登明堂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的朱雀却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武后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看似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顺应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飞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宣布开始登基大典,并下令大赦天下。

也许这则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武则天对于明堂可谓钟爱有加。其实,这座盛极一时的大唐建筑正是这位女皇帝为自己登基准备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则天门,也都有着象征皇权的特殊意义。

其实,洛阳明堂,也和武则天的大周政权一样几经曲折。据史料记载,这座明堂几次失火,更是几次重修。这座代表着武则天政权的建筑,始终是屹立不倒,风采卓绝。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先后下旨修建了天堂、贞观殿、武成殿等一些列建筑,还将自己登基的“则天门”改名为“应天门”,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暗喻自己称帝是顺应天意。一时间,洛阳城移步换景、街市繁盛。

后来,明堂一直作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到了李隆基当政之时,曾几次想将明堂改名为“乾元殿”。可是,很多官员和老百姓都还是一直称这里为“明堂”,而且,一些外国使节根本搞不清楚“明堂”与“乾元殿”的关系,来到洛阳找不到明堂,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不得已,在公元737年,李隆基只得又将明堂的名字改了回来。后来,安禄山叛乱,李隆基逃到了四川,“乾元殿”也没能变成明堂的另一个名字,而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现在,这座大唐建筑已经变成了遗迹,但是明堂的名字,还是镌刻在了史书上,世代留在了洛阳人。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洛阳山环水抱,聚气藏风,王气浓郁,富贵天成。“千古一帝”武则天,“天香一品”牡丹花,皆造化于洛阳。关于武则天PK牡丹的传奇故事,那叫一个“惊天动地”、“人神震撼”!

话说某年冬天,长安城白雪皑皑,武则天偕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暖阁赏雪。时值隆冬,百花凋零。武则天边吟诗、边赌酒,忽有清香扑鼻而来,醉眼四下张望,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后龙颜大悦,认为蜡梅既来伺候,园中各花也应开放以助雅兴,分付备辇,要去赏花。公主是个明白人,说:“花开各有时。腊梅本系冬花,此时开放正合时令。百花若要齐放,需等来年春天。”武则天哪吃这一套,认为“圣天子百灵相助”,自己贵为女主,要挽回造化,谁敢违拗!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前往。可到了群芳圃,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派枯枝。武后羞愧难当,差点把酒都羞醒了。还是一个小太监会来事,说:“众位花仙还不晓得万岁要来赏花,所以未来伺候。倘万岁亲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来开花了。”武则天顺势下了台阶,回宫后醉醺醺地写了《腊日宣诏幸上苑》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命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结果,百花惧怕武后威,第二天纷纷违背时令破例开放。唯独牡丹仙子不事逢迎,拒不开花。这下激怒了武则天。武后大骂:“朕素喜牡丹,尤加爱护:冬日则围布幔以避严霜,夏日则遮凉篷以避烈日。三十余年,习以为常。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分付太监:“即将各处牡丹,逐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时烧毁。”多亏公主求情,武后答应焚牡丹干枝枯梗,不伤其根,限牡丹即时开花,否则“格杀勿论”。时间不长,牡丹纷纷开放,连那炭火炙枯的,也都照常开花。武则天怒气暂消,命人撤去炭火,还不忘数落牡丹一番,念其尚属有用之材,所有大内四千株牡丹,即日贬去洛阳。牡丹贬到洛阳后,日渐滋生,“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这则故事出自清代家李汝真的《镜花缘》,叫“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在里,牡丹仙子“孤掌难鸣”,最终屈服于武后威。可在民间版本里,牡丹仙子“宁死不屈”,结果被贬到洛阳邙山。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昂首怒放,比在长安更为美丽。因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经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故又叫“洛阳红”。有诗赞曰:“舍命不舍花,焦骨牡丹丽。雍容不趋媚,焦骨丹心田。”

一个故事,两个版本,是非曲直,公说婆说。在武则天眼里,牡丹“忘恩负义”,理当惩罚;在家眼里,武太后恩威冲天,人神敬畏;在洛阳人眼里,李汝真不分皂白,戏说历史!

公元705年,武则天死在了牡丹最艳的洛阳。她葬在了长安身边,魂魄则留在了洛阳。邙山头上,焦骨牡丹洛阳红,雍容下更见傲骨,华贵中品尽沧桑。焦骨牡丹,可谓是一代女皇魂魄所附、千古幻化的“生命花”!

孤忠柏的传说

岱庙天贶殿前的露台下,甬道正中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柏树,其向南的一侧有一疤痕,据说,围着前面的扶桑石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再往北去摸此柏树的疤缝,如果能摸准,则是吉祥之兆,向泰山神求子则得子,祈福则得福,想发财的则可发大财。但是游人多不能摸准。

此柏虽然其貌不扬,看上去也不算古老,但他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逐渐得宠,不久便废掉了王皇后,由武则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无能,上朝不能决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由他恩准。武则天虽为女流之辈,却精通文史,御人有述,她当了皇后以后,逐渐代皇帝批示奏折,临朝参政。

太子显逐渐长大以后,对母亲干预朝政甚为不满,屡有不同政见,由此触怒了武则天而召至杀身之祸。追随太子显的大臣石忠,亦早已对武后参政十分反感,见太子被害,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忠心,他拔剑剖腹而自杀,以示对武皇后的不满。

石忠死后,其魂魄来到东岳泰山,面见泰山神,状告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要求山神惩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树,侍立殿前,日夜守护着山神,赐名“孤忠柏”

如今,游人所见树南面的疤痕,即是当年石忠剖腹的剑痕。

【生平大事】

艰难时期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 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 岁父亲,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人生如梦,变化莫测。唐太宗的死,使武则天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成了一个尼姑。一般女子肯定会因自己命运的悲惨郁郁寡欢,或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则天却不然,她在不幸的命运面前依然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唐太宗临死前下了一道圣旨:后宫除徐充容以外,凡没有留下龙种的全都出家为尼,这其中自然包括武则天。刚受恩宠的徐充容,唐太宗之死使她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这位对唐太宗一片忠心的年轻妃子竟然拒绝医治,甘愿早死。她以徐贤妃的谥号陪葬昭陵时,年仅二十四岁。

武则天没有得到这种荣誉,可悲地走上了奉旨出家这条道路。在尼姑庵中,她备受人间的凄苦的折磨,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的,她对自己悲惨的命运满不在乎。

太宗两年后的祭日,李治率侍从出了宫城,前往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他是到感业寺进香的,这是一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武则天。

进香完毕后,当武则天奉诏来到李治面前的时候。李治不禁大吃一惊,他看到武则天虽然娉娉婷婷,姿色不减当年,但满头墨染一样的乌丝不见了,眉宇间还隐藏着无限惆怅。她行礼过后,半晌无言,只是默默流泪。李治心软,往昔的旧情,今日的重逢,使他对武才人顿生怜爱之心。他亲手为武则天拭去脸上的泪水,安慰说:“朕未尝一日忘情,只因丧服未满,不便传召。今日到此,便是为了重续旧情。”

武则天感到一阵温暖,于是她瞅准机会,情深意笃地向李治述说了别后的情景,倾诉了她的思念、痛苦和愁闷。她没有乞求皇上传召,但那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高宗李治。他向武则天表示一定争取尽速召她返宫。

但是,高宗李治从感业寺归来之后,并没有马上召还武才人,表面原因是边境上又出现了紧张的局势,高宗不得不放下其他事务,运筹对策,调兵点将。但对于召还武则天的事,经过认真思索,他也颇为踌躇。他想到,武则天毕竟是先帝的妃子,况且现在又已削发为尼。如将她召还,朝中会作何议论?国人将有何反应?他现在已不是东宫太子,而是一国之君。太宗曾有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身正影方直,为君之道不可不慎。

他还想到皇后和后宫妃嫔。后宫至今还算平静谐和,可是召武则天进宫则有可能顿生波澜。思前想后,高宗举棋难定,陷入矛盾之中。

最后,还是细心的王皇后觉察到皇上情绪的异常。经过王皇后的一再请求,高宗才道出了实情,把感业寺与武则天的重逢和召还她人宫的许诺一并讲了出来。说完,怕对王皇后刺激太大,又安慰起王皇后来,劝她对此事不要介意,是否召还可再作计议。

王皇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轻松地说:“这件事根本用不着犯难。既然是陛下有意,那就尽快降旨好了。”王皇后的话使唐高宗又惊讶又高兴,对王皇后大大褒扬一番。当下派一贴身太监去感业寺传口谕:武则天即日蓄发,准备回宫。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喜讯突然传来的时候,武则天反倒冷静下来。返宫虽然是她朝思暮想的事,但她并未料到来得这样快,她还缺少充足的思想准备。一年多的尼庵生活也使她体验到人生之路的险象环生。她猜想,召还的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她没有受宠若惊,而是更多地想到回宫后的事,预想着将会出现的种种情况。

最终,在王皇后的张罗之下,武则天回到皇宫成为高宗的一名妃嫔。果不出其所料,王皇后是将她作为对付受宠爱的萧妃的工具。但武则天自有打算。武则天的这一次回归宫廷,成了她以后集权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工于心计,则天封后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皇帝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政要务。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

政通人和

任用酷吏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武则天开始弃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神龙政变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便志得意满,加上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事,历史,汗颜,皇帝,武则天,高宗纪,贡献,娄师德,男性,释义,故事传记,王皇后,洛阳,武则天,高宗,娄师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事,历史,汗颜,皇帝,武则天,高宗纪,贡献,娄师德,男性,释义,故事传记,王皇后,洛阳,武则天,高宗,娄师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事,历史,汗颜,皇帝,武则天,高宗纪,贡献,娄师德,男性,释义,故事传记,王皇后,洛阳,武则天,高宗,娄师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