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十三陵中,除了十三位皇帝之外,还埋葬着一位普通的老头

明朝十三陵中,除了十三位皇帝之外,还埋葬着一位普通的老头

导读: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经过四年的血战,终于在1402年率领大军杀入南京,城破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在群臣的一再劝进下,宣布顺应天命继皇帝位,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作为燕王镇守北平十几年,早已习惯了北方的生活环境,而且他知道北平是抵御北方蒙古的重要据点,所以在登基之后,他不顾群臣反对决心迁都北平。要迁都就要在北平大兴土木,修建一座全新的皇城,于是在永乐四年时,朱棣下旨调集天下的工匠、民夫超过百万,开始在北平兴建皇宫,就是今天的紫禁城。

北平城刚刚开始修建,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就因病去世,此时的朱棣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北平,所以他没有在南京修建陵墓,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前往北平,寻找风水宝地,修建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寝。

一行人走遍了北平四周的群山,最终找到了4处风水宝地,便回到南京向朱棣复命。他们寻找到的第一个地点名叫屠家营,此地虽然风水俱佳,但朱棣认为“朱”和“猪”同音,进了屠家就只能任人宰割,太不吉利,弃之未用。

第二处是位于昌平西南方向的羊山脚下,羊和猪都是家畜可以相安无事,但通过走访众人得知,在山后有一个名叫“狼儿峪”的小山村。猪的后面有一只白眼狼,那更不得安生,所以也被否定了。

众人见前两个地点朱棣都不满意,就立刻说出了位于城西的第三处宝地,此处名为“燕家台”。没想到朱棣刚刚听了名字,就连连摆手说不行,“燕家”和“晏驾”是谐音,不吉利。最后挑选的地方是北平有名的潭柘寺,这座寺庙的历史甚至比北平城还长,俗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但此处山高林茂地势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所以也没有选。

最后直到永乐七年,朱棣亲自前往北平时,才选中了位于昌平城北的黄土山,并改名天寿山。此处是燕山余脉,自西北高原逶迤而来,在山前是一片山间平原,地势开阔,一条山泉顺山而下,在平原上流淌而过,可谓是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

回到南京之后,朱棣给北平和昌平的官员下旨:“将天寿山圈地八十里为陵区禁地,任何人等不得入内。”同时开始调集工匠、民夫营建长陵,并设置守陵卫所,派士兵世代守护陵区。

圣旨传到昌平之后,官员自然不敢马虎,立刻将天寿山周围百里划为了禁地,在范围内的百姓十日内必须搬走,否则以谋反罪论处。于是,在天寿山脚下,一场悲惨充满血泪的大搬迁开始了。

当地官员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派出官差强行驱逐老百姓,很多人都来不及收拾行囊,就被赶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倾刻间一无所有,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不禁声泪俱下,孩童的啼哭和老人的呼喊,在凄冷的旷野里回荡。其悲苦之状,撼天地、泣鬼神。

有一位名叫李焕的老人,世代祖居在天寿山脚下,官差为了逼他搬迁放火烧掉了他的两间茅草屋,眼见房子灰飞烟灭,老人扑倒在地,抓了一把黄土放在怀中痛哭不已,最后老人口吐鲜血,一命呜呼。

事情传到朱棣耳中之后,他也被老人故土难迁的情义所感动,特意传下圣旨,将老人葬在天寿山陵园之内。直到今天,这座荒冢还和十三陵一样默默地守在天寿山麓。

参考文献:《明史》、《十三陵考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永乐,北平,老人,皇帝,寿山,昌平,朱棣,风水宝地,十三陵,南京,观点评论,北平城,天寿山,北平,昌平,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永乐,北平,老人,皇帝,寿山,昌平,朱棣,风水宝地,十三陵,南京,观点评论,北平城,天寿山,北平,昌平,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永乐,北平,老人,皇帝,寿山,昌平,朱棣,风水宝地,十三陵,南京,观点评论,北平城,天寿山,北平,昌平,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