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宋代的服饰制度入手,谈宋代平民服饰的款式

从宋代的服饰制度入手,谈宋代平民服饰的款式

从宋代的服饰制度入手,谈宋代平民服饰的款式

形制款式,指服装的式样,是构成服饰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件服装,都有其固定的款式。宋代平民的服饰形制十分丰富,按类别划分,可分为首服、体衣、足衣和其他配饰四类。因此,想要了解宋代平民服饰,这里先先从宋代平民服装的体衣来看。

体衣,即穿在身上的衣物,与“首服”、“足衣”相对应。《释名·释衣服》曰:“凡服,上日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日裳,裳,障也,所自障蔽也。“体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衣裳制,上身称衣,下身称裳。一种是通裁制,即上下一体的长衣。还有一种是深衣制。深衣,是上下分开剪裁再缝合为一体的衣服。因为“被体深邃”而得名。朱子深衣在宋代并未广泛传播,平民更是极少有人穿着,因此这里对于深衣制不再赘述。

一、上衣

宋代平民所着上衣主要为襦、袄、衫、半臂等。襦与袄是两种相近似的短衣,两者均有袖头,其区别在于袄通常比襦稍长。襦、袄多为夹衣或者棉衣,单衣较少见,称为“禪襦”。襦、袄是平民男女主要的日常衣着,作为女子服饰,襦、袄通常都较为短小,通常与裙配套穿着,常见于各阶层女性。

而作为男子服饰襦、袄则多为劳动人民所穿着,士大夫只作为燕居之服。男子襦衣中有一种“短褐”是专属平民的衣着。短褐是指用粗布做成的短上衣,宋代主要指粗麻布制成的短襦,为体力劳动者劳动时所穿。

据曾三异《因话录》记载:“近岁衣制有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厚帛为之,有夹里或用棉,以紫或皂缘之,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今之貂袖,袭于衣上,男女皆然,今士大夫服此而不知怪”。可见旋袄本是为了便于骑马产生的平民衣着,男女皆可穿着,之后又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开来。

衫本意是没有袖头的上衣,《释名·释衣服》曰:“衫,芟也,芟末无袖端也”。衫一般为单衣,因此禪襦也可称为衫。衫分两种,一种作为里衣比较短小,一种是穿在外面比较宽大的衫。男女皆可着衫,男子所穿的衫其种类有紫杉、凉衫、皂衫、葛衫、毛衫等。

紫杉本为军戎服,前后开较,便于骑马。凉衫形制与紫杉相似,较紫衫更宽大些。皂衫则属于袍衫一类。葛衫与毛衫是就其质料不同而有的不同类别。女子所着衫袖长较短,通常采用纱、罗等轻薄的质料。贵族妇女又常穿一种“大袖衫”。

半臂是隋唐时盛行的一种短袖罩衣,通常着于襦衫的外面,男女皆可穿。唐制半臂为短衣,到了宋代半臂既有唐代流传下来的短衣,也指短袖式的长衣。半臂缺袖者被称为“背心”,宋代也十分流行,如《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说:“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乾红背也,系青纱裙儿”。南宋《耕织图》中也可见穿背也劳作的农夫。

女子贴身的胸衣,宋代被称为“抹胸”,抹胸是贴身的内衣,为一片式的矩形布料围裹于胸前。唐宋时另有一种名为“诃子”的胸衣十分流行,其形制与抹胸相同,但较抹胸稍短,从实物资料来看平民女子多将其穿之于外。

宋代还有一种专属平民所穿的上衣,名曰“短后衣“。顾名思义,短后衣是一种前裾长于后裾的服饰,其具体形制如何,目前尚无确切的形象。能确定的是短后衣为“非礼之服“,是士大夫阶层不齿于穿着的,《宋史·赵汝谠传》云:“汝谠年少,衣短后衣,不得避。适劝之曰:‘名口子安可不学。’汝谠惭,自是终身不衣短后衣。”

二、下衣

下衣是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宋代平民男女所着下衣主要有裙、裤两种形制。裙是由裳发展而来,是宋代女子主要的下衣。就其形制而言,有六幅、八幅、千二幅的。宋代的裙,多有褶裥,称为“褶裙”或“折裙。福州南宋黄昇墓就曾出土—件褶裙,裙有六幅,除两侧两幅不打褶外,其余每幅各有十五褶,共为六十褶。

当时还流行一种旋裙,是一种为了出行骑乘方便而前后开胯的裙。旋裙首先为妓女所创,之后在各阶层妇女中流行起来。据《江邻几杂志》记载:“又说妇人不服宽袴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乘驴。其风闻于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耻辱如此。”

当时的裤主要有三种形式:开裆裤、合裆裤和无腰无裆裤,三种形制南宋黄昇墓中均有出土。裤是平民男子主要的下衣,多为合裆。宋代女子穿的裤通常不露在外面,裤外要束裙以掩盖裤子,以开裆者居多。

另外,平民男子还有穿着短裤或半长裤的,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为了方便劳作。另有一种只穿着在腔部用以保护下肢的裤子,名为“膝裤”。膝裤只有两个裤管,缚于膝下足上。膝裤男女皆可穿着,但女子穿着更为常见。

三、上下通裁服饰

上下通裁服饰,也即上下一体的长衣,宋代主要有袍、长衫、直裰、道袍、鹤氅、背子等。袍是宽泛的服饰名称,泛指有夹层或中着棉絮的长衣,也被称为“长襦”。因此袍的形制种类也很多,有交领袍、圆领袍、宽袖广身的、窄袖紧身的等等。

袍是宋代男子的主要服饰之一,据《燕翼诒谋录》记载,北宋开国初就规定,“无官者白袍,庶人布袍”。而女子则一般不穿袍,仅内廷歌乐女子在宫廷宴乐时着之。

长衫,顾名思义,就是短衫加长者,也是一种宽泛的服饰名称,泛指长单衣。襕衫是一种特别的长衫,是在衫的下摆加一幅横襕,这一幅横襕代表的是上衣下裳的含义。襕衫是举子的专属服饰,《宋史·與服志》云:“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直裰、道袍、鹤氅,是三种类似的宽大外衣,均只用于男子。直裰又叫“直身”、“直缀”,是背部中缝直通到下面的长衣。道袍又称“道衣”或者“道服”,是一种腋下开较有暗摆的宽大袍服。道袍并不专指道士所穿服装,而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均可穿着。

鹤氅是送三类服饰中最为宽大且长至曳地的一种服饰,直裰与道袍均为交领衣,只有鹤氅是直领下垂的一种形式。这三种服饰多数为士大夫平时所穿的私服,但平民也有穿着。

背子,又称“褙子”,是一种两腋下侧缝开长衩的长衣,程大昌《演繁露》云:“中单腋下缝合,而背子则离异其裾。”背子在宋代应用极为普遍。

据史料记载,上至皇帝、后妃、公主与官员士大夫,下至黎民商贾、家居妇女、教坊歌女子等,均穿着背子,可以说穿着背子的人群,囊括了宋代各个阶层。男女背子均为两腋下开衩,但具体形制又有所不同,需分而述之。

男子背子,衣领形制种类较多,直领、盘领、交领皆有,据《老学庵笔记》所说:“背子背及腋下皆垂带。长老言,背子率以紫勒帛系之,散腰则谓之不敬。至蔡太师为相,始去勒帛。”可见男子背子上腋下有垂带,且在徽宗朝以前当以勒帛束腰。男子背子在宋代,应用范围极广,但尚不能作为礼服应用。

女子背子,其特点表现为直领对襟、两腋开衩、腋下及背后没有垂带、不束腰带,大部分为窄袖,但也有宽袖背子出现。其衣长可齐膝或至膝上,也可过膝长至脚踝。女子所穿背子长度,取决于其身份,劳动妇女所着背子只及膝上,而贵族女子穿着的背子往往长至过膝。女子背子己成为士庶妇女的常礼服穿着。

四、总结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自阶级诞生起,一个人的衣着就是其社会地位、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体现,扩展到群体中,则可以透视整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目前对于宋代服饰的研究,已经有多方面的成果,然而对于下层人民的服饰,却鲜少有人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毫无特权的平民阶层,所能占有的社会资源很少,故能留下的痕迹也不多。然而封建社会中无任何特权的平民阶层,却占整个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贡献也最大。

从宋代的服饰制度入手,谈宋代平民服饰的款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上衣,平民,女子,长衣,男子,制度,入手,服饰,穿着,形制,消息资讯,宋代,平民,背子,服饰,形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上衣,平民,女子,长衣,男子,制度,入手,服饰,穿着,形制,消息资讯,宋代,平民,背子,服饰,形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上衣,平民,女子,长衣,男子,制度,入手,服饰,穿着,形制,消息资讯,宋代,平民,背子,服饰,形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