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浅谈:突厥与唐朝的碰撞,对山西文化的影响

浅谈:突厥与唐朝的碰撞,对山西文化的影响

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资治通鉴》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山西是我国北部边疆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至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联系居多,战时经常遭受烧杀抢掠,和平年代又是第一批与突厥人实现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

纵览我国历史的发展,无论是流血战争还是和平交往都可促进敌我双方文化的碰撞,所以说唐朝前期山西受北方突厥民族的影响极大,涉及到生活、思想、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

一、突厥与唐朝的战争——山西饱受摧残

山西北部是唐朝与草原民族的交接抵挡,也是中原文明抵抗草原文明的重要屏障,而游牧民族的入侵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丰衣足食时双方和睦相处,天灾人祸下草原民族就会入侵袭击掠夺财货。

唐朝时期,突厥虽然早已不像隋朝初年那么强大,但骑兵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依然不是唐军所能抵抗的。武德四年、五年,突厥人就曾派遣数万大军南下,山西北部的代州遭受重创。

突厥对唐朝威胁最大的一次乃是“陈兵渭水”,当时李世民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人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发动进攻,逼迫李世民不得不倾尽府库财货换取和平。

作为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之一,李世民能屈也能伸不久便报了“渭水之耻”,贞观四年唐朝国力比初期鼎盛许多,此时太宗皇帝派遣李靖北上进攻突厥。

此战唐军大胜、突厥大败,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活捉并献到京师,自此之后西北诸多国家请求奉给皇上尊号为“天可汗”,李世民则降下玺书封他们为君长。

颉利可汗的残余势力被迁徙到云中城一带,以阿史德氏为新的领头人,时间来到唐高宗执政时期,突厥人经过常年的繁衍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对唐朝北部进行新的入侵战争。

阿史那骨笃禄号召草原上大大小小的突厥部落反抗唐朝,后来他还统一了大漠南北,这便是历史上的“后突厥”汗国。巅峰时期的后突厥兵力可达40万,经常入侵北部的云、朔、代、岚、并等地。

根据史料的记载“嗣圣、垂拱间,连寇朔、代,掠吏士”,意思就是说突厥掠夺财货和人口,突厥兵峰所指唐军遭到了重创,后来朔方总管在阴山以南建立了中、西、东三座城池,才勉强维护唐朝北部的安定。

及至唐玄宗登基称帝,励精图治使得唐朝继贞观之治后迎来开元盛世,反观彼时的突厥内乱丛生,兵力正盛的大唐迫使突厥诸多的不多不断投降。

后突厥可汗于天宝四年死于内乱,自此之后后突厥汗国名存实亡,突厥与唐朝的战争基本就此结束,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却依然存在。

二、因时而异的政策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突厥与唐朝的敌友关系在隋朝末年就已经存在,面对突厥的交好、战争唐朝也会根据自己实力的强弱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整。

唐朝建立初期,因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且军事重点在中原,唐高祖李渊对突厥人采取的是友好、妥协的政策,以称臣、纳贡等方式换取北方的和平。

刘武周雄踞山西时,李渊和突厥联手将其击败,而后与匈奴达成一定的协议“双方共同治理山西,太原以北为突厥管理范畴,以南为唐朝管理范围”。

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时期唐朝的军事力量相对强盛,对待匈奴的政策为“以战止战”,甚至李世民还曾灭掉了东突厥,并在山西北部设立了大量的俘虏安置场所。

比如丰、胜、灵、夏、朔、代之间曾经就生活着十几万突厥俘虏,这一个区域在唐朝也被称之为六胡州。后突厥汗国时代,唐朝虽然很少设立俘虏安置场所,但却山西以北地区腾出大量的土地容纳突厥人。

综上所述,唐高祖李渊时期与突厥共同治理山西,太原以北为突厥人活跃区域。唐太宗执政年间,被灭亡的东突厥俘虏被安置在“六胡州”,依然是山西北部范围内。

唐玄宗时代后突厥汗国被消灭,突厥百姓纷纷涌入山西北部,可以说自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突厥与山西的交流就没有停止过,双方的战争与和平街促进着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突厥给山西带来了那些影响

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山西作为唐朝、突厥百姓共同生存的场所自然相互影响,突厥人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军事经济等都影响着当时的山西。

1.生活文化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突厥与西域交流繁荣,当他们进入山西之后间接促进了唐朝与西域文化的交流,比如西域盛产的葡萄酒便改变了山西的生活方式。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这一句话便道出了葡萄被移植到山西的事情,从此之后山西成为了唐朝葡萄酒的生产地、货源地,促进了我国酒文化的发展。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朝虽然有十几种酒水,但唯有太原的葡萄酒可以作为贡品进入皇宫,由此可见山西葡萄酒发达的盛况,而这皆得益于突厥和唐朝的文化交融。

除了葡萄酒外,以葡萄为原料的衍生食品也是唐朝人的最爱,比如“葡萄粉屑”便是葡萄二次加工产生的食品,丰富了山西人的饮食文化。

历史上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秦汉、明清时期皆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但唐朝时期却鲜有此类思想,究其原因就是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山西作为封建王朝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地区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腐朽文化的影响,但游牧民族文化的到来却改变了这样一种风潮。

突厥和山西人民族融合完成之后,当地妇女受北方豪放风气的影响,饮食习惯、穿衣特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突破,唐朝时期的“低x装”便是最好的证明之一。

唐朝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武则天、杨玉环、王韫秀等都是突出代表人物,甚至于她们还经常穿男装和胡服,足见妇女风气有多么开放。

2.经济领域

在山西太原的西南部曾出图国一幅壁画,壁画中的内容主要是胡商牵驼经商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由此不难看出山西太原的对外贸易有多么繁荣。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交通要地,山西北部的忻、代、朔和云等州县更是通往突厥、回纥的重要枢纽,所以此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突厥、唐人和西域人商品贸易的重心。

根据唐朝诗人在诗词中的一些描回,可以想象异国商人带着他们的宝物、特产来山西交易的繁荣场景,进而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发展速度。

盛世唐朝下的长安城随处可见他国的百姓,其实商品贸易繁荣的山西也是如此,一些西域人、胡人等经商的过程中,有人便在山西购置田宅扩大业务范围,使得山西的集市非常热闹,诸多有关的历史资料、诗词皆有体现。

丝绸、瓷器和茶叶是唐朝对外贸易中最多的商品,其中茶叶产自于我国的南方,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并没有南移,所以南方的茶叶若是想要往西域、朝鲜等国运输必须要经过山西。

山西太原作为南茶北运的交通要道是诸多商人的必经之地,以至于当地出现了“茶马互市”(相互买卖的意思)境况,茶叶也成为了山西最畅销的商品之一,这样的局面甚至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3.军事政治

自突厥人融入山西后唐朝的马匹越来越多,一方面得益于突厥人带来的养马技术,一方面也是因为草原民族愿意把马出售给唐朝,以换取其它的商品物资。

“胡马”的大量出现又改变了唐朝的养马制度,不仅朝廷在北方设立了养马监对马进行管理,而且民间养马、养牛的产业也非常发达,这样一种情况皆得益于突厥人带来的风俗。

马匹大量装备部队直接改变了唐朝军队的训练方式,唐朝之前中原民族多以步兵居多,但唐朝之后唐军的骑兵开始大量增加,使得周边政权不敢轻易来犯。

四、总结

唐朝时期,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融合覆盖区域非常大、程度也很深,比如范州节度使安禄山就是胡人,他不仅入唐朝为官而且还备受唐玄宗信任,一人担任两州节度使。

随着历史的变迁,唐朝、突厥虽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双方文化碰撞下所产生的新文化在今天依旧可见,比如如今的山西依然是马匹交易的主要场所之一。

山西人日常生活也喜欢吃羊肉、涮羊肉火锅等,一桩桩一件件都透露着当年游牧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碰撞,生活,文化,李世民,山西,时期,唐朝,天可汗,突厥,战争,消息资讯,李世民,山西,唐朝,突厥,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碰撞,生活,文化,李世民,山西,时期,唐朝,天可汗,突厥,战争,消息资讯,李世民,山西,唐朝,突厥,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碰撞,生活,文化,李世民,山西,时期,唐朝,天可汗,突厥,战争,消息资讯,李世民,山西,唐朝,突厥,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