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太宗是“兄终弟及”,还是“斧声烛影”,他真的杀了赵匡胤吗?

宋太宗是“兄终弟及”,还是“斧声烛影”,他真的杀了赵匡胤吗?

赵光义杀哥哥赵匡胤而夺帝位的可能性不大。

一者,赵光义有一个“金匮之盟”作为继位当皇帝的保障;

二者,即便“金匮之盟”有伪造的嫌疑,“兄终弟及”也是当时的惯例之一;

三者,宋人野史笔记杜撰的成分太多,尤其是对于萧墙之内的宫廷秘事,每每道听途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匮之盟”,赵氏兄弟的父亲赵弘殷去世后,家事均是他们的母亲杜氏作主,赵匡胤登基,封杜氏为太后。杜太后临终前,把儿子们叫到榻前交待遗言,明确给儿子们安排了一个皇位继承的顺序:赵匡胤去世后,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去世后,传位于弟弟赵廷美,赵廷美去世,再传赵匡胤的儿子们。这份遗言由当时的宰相赵普在旁书写,抄正后,杜太后安排“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就是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的“金匮之盟”。作为赵光义来说,明知金銮殿上的这把椅子迟早是自己的,他怎么会傻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坐在椅子上的兄长,而留下一个万恶不赦的杀兄骂名呢?

再说,“兄终弟及”本来就是继承制度的一种,有其历史惯例,比如商代,便有王弟继兄长王位的实例,春秋时期的宋国和吴国,也多有兄终弟及的。唐武宗李炎、唐昭宗李晔,也是弟继兄位。据《史记·宋世家》记载,宋宣公病,让其弟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我其立和。”所以,赵光义坐这个位子与赵匡胤的儿子当皇帝,都可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同时,野史笔记的随意编造,是促成“杀兄夺位说”流行的根本原因之一。宋朝的文人们,有记野史的习惯,野史笔记铺天盖地,汗牛充栋,其中充斥着很多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史料。而且,为了作品的更快更广流传,文人们特别关注宫廷秘闻,喜欢渲染事实,往往把很多道听途说的传闻当作史料记载在书中。比如,宋真宗去世后,其皇后刘氏悉心教养继位的宋仁宗,由于宋仁宗年少,才十三岁,故刘氏垂帘听政十一年。但刘太后去世后,一些关于她杀害宋仁宗亲生母亲的传说便在野史中流传,但根据一些官方记录,这些却都是子虚乌有的假史料,所以当不得真。

针对于赵光义的民间野史的秘闻也极多,最著名的是“箭射花蕊夫人”和“斧声烛影”的记载。王巩在《闻见近录》中记载说,花蕊夫人得幸于宋太祖,一日太祖兄弟饮射于御苑,太祖劝酒,赵光义说让花蕊夫人帮我折一枝花来我就喝,太祖让花蕊夫人去折花,赵光义乘机朝花蕊夫人背后一箭,将她射死,随即拜倒说“陛下宜为社稷自重。”花蕊夫人惨死,兄弟俩却饮射如故。这种明目张胆地残杀生命,与赵氏兄弟的做事风格是极不一致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种事关生死命运的大事之时,都是尽量避免死人而不开杀戮的,何况自己坐上皇位之后?

关于“斧声烛影”,即“杀兄夺位”的事情,记载于《宋史纪事本末》和《续湘山野录》中,《宋史纪事本末》为明朝人所撰,时离太久,不必管他。

《续湘山野录》作者为宋仁宗时的僧人文莹,时代很近,故流布很广。不过,比文莹年龄可能还大的司马光,在他的《涑水纪闻》一书中也有过专门记录,对当晚的事情经过作了详细记载,赵匡胤去世当晚,赵光义并没有在宫中。再说,按照宋代宫廷的制度,其他男人也确实是不能在后宫过夜的。故“杀兄夺位”说,也站不住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夫人,赵匡胤,野史,宫廷,赵光义,花蕊,宋太宗,儿子,金匮,史料,消息资讯,宋仁宗,花蕊夫人,赵匡胤,赵光义,金匮之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夫人,赵匡胤,野史,宫廷,赵光义,花蕊,宋太宗,儿子,金匮,史料,消息资讯,宋仁宗,花蕊夫人,赵匡胤,赵光义,金匮之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夫人,赵匡胤,野史,宫廷,赵光义,花蕊,宋太宗,儿子,金匮,史料,消息资讯,宋仁宗,花蕊夫人,赵匡胤,赵光义,金匮之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