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代以前的历史纠结,尊崇曹操还是尊崇刘备?

宋代以前的历史纠结,尊崇曹操还是尊崇刘备?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具有尊刘贬曹思想的历史小说,这表明在元明清时期,尊刘贬曹思想深入人心,是当时人们评价三国人物的主流思想。但是从三家归晋以来,在这一片大地上一直都是有着尊曹以及尊刘两种声音,一直到后来尊刘贬曹,这是一种历史过程。

在这一时期,还没有产生尊刘的说法,更多的都是对于曹操的评价,由此形成尊曹以及贬曹的对立。

曹操

在北方,也就是曹氏政权的范围内,因为这些区域的人们充分经历各种战乱,而之后在曹操的雄才大略下,才得以得到和平。同时,北方在曹操的统领下,兵强马壮,地广粮多,人才济济,更是充分体现出曹操的文治武功。因此,这些地区的人们不管是出自内心,还是屈服于势力,对于曹操都是较为推崇的。

而在南方,蜀汉为了反抗曹氏政权,确立自己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反曹。他们一再痛斥曹操为国贼,就连继任者曹丕、曹睿等都难逃各种污言秽语,如“继之以篡”、“盗据神器”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政治层面上建立起足够的心理优势。同样作为蜀汉的盟友东吴也是一致贬曹,但是两者也只是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政治联盟利益。

其实在这一时期,虽然各方有着“尊曹”或者“贬曹”的不同声音,但是又可以寻找到隐约的共识,即“尊刘”。这个“刘”不是后来的朝代尊崇刘备这个意思,而是指尊奉刘氏,三者都把“尊刘”引以为自己政权合法性的源头,认为己方才是真正继承自东汉社稷。汉朝统一这片大地数百年之久,兴儒重教,以孝治天下,忠君尊刘思想深入人心,这一点从当时东汉末年董卓、袁术之灭亡可以看出一二。哪怕历经数次重大变故,哪怕汉朝已经摇摇欲坠,这一思想仍是当时主流。因此,三方对“正统之名”极其看重。

“尊曹”和“贬曹”之争随着三国结束,慢慢地转变为“尊曹”。这并不难理解,三国之后是两晋,而司马氏政权来自于曹氏,无论是地理上、实力上、政治上和文化上,司马氏政权为了让自己的权力显得更加合法性,就必须承认曹氏的政权,因此,“尊曹”思想这是必然的。

当然并不是说“贬曹”的说法消失了,只是声音比较小,这就好比当今针对某件事情,必然会有多个不同声音,只是在后来会有大部分人统一意见认同其中一个,但是其他观点就没了吗?

曹操和汉献帝

我们看一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作为一个三国纷争的亲历者,在书写这一段历史之时,虽然并没有明确表达“尊曹”或是“贬曹”,甚至安排给魏蜀吴各自成书,以此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尊重,但是从字里行间中其实是有“尊曹”的意思的。当然如果不是这样描述,估计也没办法真正流传下来。

除此之外,因为曹操父子流传下来的众多诗篇,以及他们的文治武功更是得到西晋众人的普遍认可和赞叹。除了西晋政权内的人们普遍都是“尊曹”外,那些后来入侵中原的少数民族更是尊奉曹氏,尤其是后来的拓跋氏,更是建立北魏政权。

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并建立政权,原本的司马氏政权逃离至南方,为了对抗北方的政权,不出意外地就开始“尊刘”。因此,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南北对峙,北方“尊曹”,而南方“尊刘”,这也是一个政治上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刘备

再者,南北朝时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政权的“禅让”,借由过去汉禅让给魏,魏禅让给晋的故事,来表达出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但是事实上,篡位就是篡位,再者粉饰都没有办法掩盖这一事实真相。由此导致杀戮频繁,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政治板荡。社会风气被严重践踏,生产秩序遭到破坏,政权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那后人需要为这一切找一个负责人,是谁将这种禅让政治带入进来,是曹氏!曹氏开始这种虚假的政治。那么与其相反的,谁又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是刘氏。因此,“尊刘贬曹”思想慢慢蔓延开来。其中《汉晋春秋》更是后世尊刘贬曹思想张本。

随着大一统的再次到来,两者思想的对立慢慢又变为“尊曹”,或者是唐朝人的主流思想是“尊曹”。唐人酷爱修史论史,对于之前流传下来的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有《三国志》、《汉晋春秋》、《世说新语》等等。唐人推崇陈寿所作的《三国志》,认为这部著作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估计是因为当时陈寿所写《三国志》的时代距离三国时期比较接近,记载更接近史实。当然也与当时统治者有关,唐太宗就是极为推崇曹操,他高度赞叹曹操的文治武功,虽然对其也有指责批评,但是总的评价较为全面,不像南北朝时期非黑即白。

唐代诗人

而后来的唐朝诗人李白等人更是反对南朝时期的靡弱文风,弘扬建安文学,陈子昂更是标举“汉魏风骨”。从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至少这些诗人极度推崇建安风骨,因此“尊曹”在文化上也占据主流。

不过唐朝人的“尊曹”也与过去不同,因为不在纠结于政治的合法性,人们在“尊曹”的同时,对蜀汉同样多有褒赞之词,尤其是诸葛亮,更是让唐人立志成为如同他一般的人物。

进入宋朝后,主流思想再次遭到巨大改变。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曹魏纪年可以推断北宋应该是“尊曹”,但是司马光本人描述说自己用曹魏纪年只是为了尊重历史,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尊曹”,而事实上《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多次借由其中人物痛骂曹操。

司马光

除了司马光,文学巨匠欧阳修、苏轼等人更是对曹魏有批评指责之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更是难掩其对兵败赤壁的曹操嘲笑和奚落之意。

这一段话是描述北宋民间已经广泛流传三国故事,很明显可以看出北宋主流思想就是“尊刘贬曹”。

随着丢失中原,偏安江南,南宋人重新获得了与东晋人一样的历史视角,更是大力推动“尊刘贬曹”思想。朱熹是这一思想的激进推手。他不满司马光的拖泥带水,在《通鉴纲目》中毅然抛弃曹魏纪年,改奉蜀汉之正朔,以之纪诸国历史,从而贬斥曹魏于无地。随着朱熹权威的确立,“贬曹”更是达到顶峰。

朱熹

在南宋不仅仅只是“尊刘贬曹”,过去完全没有声音的东吴人物,随着南宋偏安江南也渐渐发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应该就是南宋人对当年的东吴政权惺惺相惜之情吧。

综上所述,历朝历代对曹刘评价的变化,刚开始是具有朝政需求的,到后来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这一段历史的评价完全是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现实需要所产生的的。当然对历史的评价,我们不能缺乏对其客观性,我们可以认同其中的思想,但是要去认识历史就需要自己客观地去看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唐朝人,三国演义,时期,历史,尊崇,曹操,思想,人们,曹氏政权,观点评论,刘贬曹,政权,曹操,曹氏,司马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唐朝人,三国演义,时期,历史,尊崇,曹操,思想,人们,曹氏政权,观点评论,刘贬曹,政权,曹操,曹氏,司马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唐朝人,三国演义,时期,历史,尊崇,曹操,思想,人们,曹氏政权,观点评论,刘贬曹,政权,曹操,曹氏,司马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