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三易回河”:宋代政府为何屡次失败,却仍执着于让黄河改道?

“三易回河”:宋代政府为何屡次失败,却仍执着于让黄河改道?

中华文明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了,而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的存在不仅造就了平原地貌,还给周边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周围粮食的主要产地。

然而,黄河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能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灾害。很多时候,黄河会发生洪水,而人类所作出的反抗就是决口和改道。人类与黄河的斗争可以说也是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了,而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的。其中最著名的关于“黄河改道”工程的就是宋朝时期的“三易回河”。

宋朝关于黄河的治理都发生在北宋时期,即使北宋时期的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对于黄河的治理措施却是不少。众所周知,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军队实力的衰弱,但实际上,关于对黄河的治理措施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易回河”不仅令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军事实力也因此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还影响了后世的元、明、清,黄河问题一直都因此而得不到良好的解决。那为什么“三易回河”屡次失败,宋朝政府却依然执着于让黄河改道呢?

宋朝之所以“三易回河”,更多的是出于国防考虑,刻意忽视了自然地理条件

1、李垂《导河形胜书》的改向指引

宋朝时期对于黄河的改道措施和李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趋炎附势”便是形容李垂的最好词语。

李垂看到黄河的影响之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导河形胜书》中认为如若让黄河的流向发生改变,让下游原本流入河南等境改为流入河北境地,这样一来,就会让统领河北地区的辽国遭受黄河的折磨了,而原本就和辽国有战争的宋朝就可以顺利的取得胜利了。

这样的想法明显看来就是荒唐的,然而宋朝当时的统治者还相信了,并且深信不疑,立即就展开了相关的措施来治理黄河,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要说这个李垂到底是谁,他为什么有本事能够说动皇帝落实他个人的想法呢?在历史上,李垂一开始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官员,对于李锤的评价最多的便是他非常耿直,直到他走上仕途,书写了很多著名书籍之后,李垂才逐渐地被大家熟知。

之后的宋朝皇帝即便是倾尽国家实力,也要完成李治所主导的想法,那是因为李垂在政治上是“一根筋”,他不会随着其他官员一样趋炎附势的附和宰相,他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也许是皇帝欣赏李垂的这个风格,所以也会相信李垂关于“黄河改道”的治理方案是正确的。

2、自然灾害肆虐的黄河现状

在历史上黄河的流向一直没有受到人类的限制,所以肆意奔波的黄河也经常会造成一些自然灾害,洪水泛滥也是常有的事。

起初也有很多人居住在黄河附近,但是由于常年遭受到黄河的自然灾害,又没有能力去治理黄河,所以不得已就会选择搬迁。因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不足够支撑治理黄河或改道黄河的行为,所以黄河地区一直都是自由发展的,直到西汉时期才有了专门治理黄河的官员,这也可以说是治理黄河的重要开端。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口数量的增多,黄河中上游地区成了当时国家发展的核心地带,人口越来越多也导致黄河中上游地区没有办法承受过多的压力,自然也就破坏了中上游地区的水土平衡,泥沙的淤积也使得中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越来越短缺。

除此之外,有些朝代还将黄河水冲当作是两军交战的武器,这样的行为也只会导致黄河的环境,再次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当时统治者不重视黄河的维护,所以由黄河产生的自然灾害次数也越来越多。所以治理黄河也是必然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时期即便“三易回河”失败了很多次,政府却依然执着于让黄河改道。

二、宋朝“三易回河”艰曲过程再现

1、宋仁宗时期:六塔河决堤

宋仁宗时期对于黄河的改道,可以说是宋朝最先对黄河做出的不良行为了。起初这个方案是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提出来的,文彦博认为黄河的水量过大会在将来某天再次发生洪水泛滥的现象,所以他建议以一个名叫六塔河的小河去分担黄河的流量,这样一来黄河在最终的入海口处流量就可以恢复正常,也就避免了洪水泛滥的可能。

但文彦博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六塔河的宽度只有黄河的五分之一,以黄河的流速和冲击力,六塔河这等小河流是不足够承受的。

当时文彦博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以欧阳修和河北的水利专家为代表,他们认为以六塔河这种小河流来分担黄河的流量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仅不会成功,还会让六塔河这样的小河流崩溃,也会使得附近的居民遭受到这突然的洪水袭击,严重的话,甚至会让整个河北都变成“水国”。

可当时的宰相文彦博不仅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解,还一心只想做出一番事业,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六塔河决堤刚刚竣工才不过几个小时就发生了溃堤,附近河北的很多良田都瞬间的化为沼泽,很多当地的居民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2、宋神宗时期:曹村决堤

“六塔河决堤”事件不仅没有为宋朝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反而燃起了他们的斗志。宋朝的官员和统治者也是势必要将黄河改造的行为进行到底,所以在宋仁宗去世没多久之后,宋神宗接棒继续进行黄河改造的工程。

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位文彦博这样的人物存在,在宋神宗时期也不例外的会出现这样一位“神人”,他就是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在某些程度上是成功的,所以自然而然的,王安石也主持了这一次的黄河改造工程。

在王安石改到黄河的过程中,他还发明了一个以木头制成的耙子——“浚川耙”,专门用来疏通黄河下堆积的淤泥和泥沙,不仅如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针对于黄河治理的机构,同时在这个机构里贯彻落实“俊川耙”的使用。

其实仔细想想,王安石的这个发明对于黄河的泥沙疏通是毫无作用的,毕竟黄河的泥沙堆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想要简简单单的就通过一些工具和人力就将几百年形成的现象彻底改变,那结果必然是失败的。所以在宋神宗时期,关于曹村决堤的黄河改道措施也是失败的。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更加恶劣,

不仅让曹村溃堤,还淹没了大约3000万亩的良田,使得曾经非常繁荣的淮河地区瞬间就变成了“死城”。

3、宋哲宗时期:内黄口决堤

到了宋哲宗时期,宋朝对于黄河改道的行为是不得不进行了,因为经过前两次对于黄河改造的措施,使得黄河的河床已经非常高了,这样的现象是极其危险的,也就是说小小的一场雨就有可能会使得黄河再次洪水泛滥,所以宋哲宗时期对于黄河的改造是必然的,即便前两次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宋哲宗也要拼死一试。

宋哲宗为了让黄河的河道再次回到原来的轨迹,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计划,但是黄河的流向已经发生了改变,想要再次回到原来的轨迹也是不太现实的了。这次黄河改造的结果却比前两次还要严重,甚至导致了宋朝的经济和军事都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是宋朝灭亡的前兆。

三、宋朝“三易回河”于当朝后世的影响

经过改道黄河的行为,让附近的地区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河北地区,曾经非常的富饶,资源也非常雄厚,但遭受重创的河北却成了荒无人烟非常萧条的地区。

而河北地区又是抵御外族人民的重要区域,如今如此的落寞,也让那些敌族有机可乘。再加上因为黄河治理措施的失败,使得很多百姓过上了流离失所的日子,所以宋朝逐渐的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彻底的灭亡。

结语:

由于黄河常年下来的自然灾害无数,并且发生的时间也是毫无预兆的,这样一来对于当时以黄河中上游为核心发展的宋朝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在宋朝初期,不论是经济也好,政治也好,发展都是稳步上升的,所以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宋朝的发展和统治,治理黄河也是必然的选择。

即便是失败了无数次,宋朝的统治者还是想要改变黄河的河道,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所作出的举措。

但是,宋朝忽略了黄河的能力,天真的认为,简单的凭借人类的力量就可以“巧夺天工”,只能说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三易回河”让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土地变成沼泽,原本靠着河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发展的宋朝,最终也落得个灭亡的下场。

参考文献:

《导河形胜书》

《宋史》

《世界水利工程史》

《宋会要辑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塔河,时期,治理,李垂,灾害,宋朝,河北,黄河,想法,消息资讯,六塔河,文彦博,李垂,宋朝,黄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塔河,时期,治理,李垂,灾害,宋朝,河北,黄河,想法,消息资讯,六塔河,文彦博,李垂,宋朝,黄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塔河,时期,治理,李垂,灾害,宋朝,河北,黄河,想法,消息资讯,六塔河,文彦博,李垂,宋朝,黄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