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却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为什么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却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这个问题乍一看让人无厘头,但确实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秦汉魏晋,唐宋明清,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国朝代,为数不多能够记住的。

而很多人对于朝代的理解都来自于影视剧。

说起唐朝,大家想到的就是万国来朝、自信开放、气势恢宏的盛唐景象。

在影视剧中,经常以色彩斑斓、狂放豪迈而著称。

大家印象中的唐朝是这样的。

长安十二时辰

也是这样的。

武媚娘传奇

更是这样的。

妖猫传

那么,大家印象中的宋朝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就和唐朝完全相反了。

在影视剧中,经常以色彩淡雅、素净内敛而著称。

宋氏审美大多以灰色、米色等淡雅色为主,很少有大红大绿的颜色,显得格外内敛,也影响了日本的审美风格。

大家印象中的宋朝是这样的。

清平乐

也是这样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更是这样的。

赘婿

说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

唐朝和宋朝之所以让人觉得相隔了好几百年,在于它们的气质完全不同。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质,这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著名编剧刘和平就曾经批评过市场上一度流行的南北朝电视剧,说那些电视剧完全没有表现出南北朝的气质,

就是披着明朝外衣的所谓南北朝电视剧而已,

讲述的还是明朝的故事。这里就不点名了。

而一旦一个剧有了一个朝代的气质,哪怕自称是架空如《赘婿》,也能看到其中的宋氏审美。

所以,

唐朝和宋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气质。

用美女来做比较的话,最为简单。

唐朝就是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都有一种大气感和自信感。

宋朝就是小家碧玉,低眉顺眼间都是一种淡雅的气质。

有人喜欢唐朝,也有人喜欢宋朝,原因就在于此,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喜欢的完全不同。

如果用脸型来比较的话,唐朝人的审美类似于这种脸型。

而宋朝人的审美则偏重这种脸型。

这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在于:

唐朝和宋朝只相隔了53年,为何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没错,唐朝,618年-907年。

宋朝,960年-1279年。

中间只相隔了53年而已,为何风格如此迥异呢?

其实,这是因为,不仅唐宋气质迥异,甚至

盛唐和晚唐,气质也迥异。

朝代的气质并不因朝代更迭而划分。

初唐承接自隋朝和北周,更直接继承自北朝。

所以有着北朝草原的恢弘气势。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的唐朝气质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至907年唐朝灭亡,所谓的唐朝的气质。

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唐朝气质是471年北魏孝文帝改革至750年安史之乱,这三百年间的气质才是我们所说的“唐朝气质”。

也就是说,唐朝气质并不就是唐朝的气质。

大家看北魏的云冈石窟。

再来看盛唐的龙门石窟。

大家发现了没有,虽然是两个不同朝代的,但是气质几乎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恢宏,原来这一时期,都属于唐朝气质。

所以刘和平为何痛骂有些所谓的南北朝剧胡编乱造了,南北朝后期明明和唐朝气质相像,现在的编剧却把它编成跟宋明差不多的气质,这是典型的不通历史!

初唐能够如此强盛,关键就在于3点,均田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所以,要说清楚这点,就必须要说到这些专有名词。

很多人喜欢历史,也讨厌历史,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讨厌枯燥的、需要背诵的历史名词,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历史名词,根本就无法理解这种历史变化。

这3点,一则是北魏的改革成果,二则是北周的改革成果,三则是隋朝的改革成果,都被唐朝继承。

这种制度,在人口较少的时候还可以实行,但到了盛唐,人口已经5000万人了,早就无田可分了,自然就解体了。

所以,均田制恰恰是在唐朝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时期解体的。

第二种是府兵制。

府兵制是西魏宇文泰发明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这种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只要你好好打仗,就可以分田地给你,你可以拥有田产。

唐初贞观时期,开国时期国力还不是很强大,之所以对外用兵,用了很小的代价,就在于府兵制。

所以,大家知道为何这种制度到了开元盛世的时期又解体了吧,变成了募兵制。

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田地越来越少了,没有田地可分了,自然就没人愿意做府兵了。

所以说,初唐的繁荣其实是北魏-隋朝百年发展的高峰期。

我们以为是开头,其实是最高峰。

而这些繁荣到了唐玄宗时期都无以为继,所以说,“安史之乱”必然要发生,这和是否有唐玄宗,唐玄宗是宠爱杨贵妃还是马贵妃,没有任何关系。

注定要爆炸,就在制度崩溃的时候。

所以说,初唐和盛唐的恢宏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北魏和隋朝百年发展的功劳。

而我们关于唐朝的印象大多是盛唐,对于中晚唐,知道的人很少。所以在我们印象中,自然唐朝和宋朝的气质不同了。

但其实,我们印象的唐朝和中晚唐的气质已经很不同了,晚唐、五代和宋初,气质倒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唐朝气质和宋朝气质是完全不同的,但并不是一夜之间骤然变化的,而是经历了中唐和晚唐、五代十国,近200年的演变,才变成如此。

同时,唐朝和宋朝最大的气质不同在于门阀。

所谓的门阀,是中古中国史绕不来的话题。

门阀诞生于汉魏时期,因为那个时候文化不是很发达,大量的文盲无法通晓儒家经文,而国家又规定,通晓儒家经文才能做官,所以在东汉,就诞生了一大批把持朝政的大儒,比如袁绍便是四世三公。

这些大官自然拥有大量的田地,变成了豪强地主,而且可以世袭,因此就形成了门阀。

在曹魏建立的时期,为了篡汉,曹魏和门阀妥协,正式承认了门阀,就此诞生了“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把持了魏晋南北朝300年的朝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人族,是当时的景象。

有人说,到了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门阀应该就消亡了啊。

可是,门阀已经扎根数百年了,哪是那么容易一夜之间就消亡的。

比如当时北方的五大家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这就是延续三百年的五大家族,它们最初诞生于东汉。汉末名士崔琰生得俊美,又替曹操捉刀的传说。

到了北魏时期,崔浩担任丞相,一时间风头无两,虽然最终得罪拓跋焘被杀。

范阳卢氏也是早期的儒家经学大师,刘备的老师卢植就是范阳卢氏先祖。

这五大家族最大的恐怖之处在于,虽然天子轮流换,但是这些家族是屹立不倒的,不管是曹魏还是北魏,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北魏汉化改革后,需要懂得儒家文化的人出来做官,还是只能去请求崔卢。

至此,发展了数百年,到了唐朝,这五大家族继续风头正盛。此外,清河崔氏的旁支博陵崔氏已经同样为李氏门阀的陇西李氏(一说琅琊王氏),同样位列其中,称为“五姓七望”,是最为尊贵的贵族。

所以有人说,欧洲有延续千年的贵族,中国为何没有。

这不就有吗?

在南北朝和隋唐,清河崔氏就是Van崔,范崔。范阳卢氏就是Von卢,冯卢,都是贵族啊。

唐太宗李世民就很不爽,他看不起关东四大家族(崔卢李郑),他说:

“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所以,李世民要求编纂《氏族志》,请了舅舅,北齐皇族高士廉编纂。

结果,书一递上来,李世民就大怒。

高士廉又把清河崔氏列为第一等。

而李世民所在的陇西李氏,只是第二等。

李世民心想,清河崔氏有什么了不起的,当今天子姓李,不姓崔。要求高士廉重新回去写,高士廉也很委屈,心想皇帝还是年幼,自己的北齐皇族不也是渤海高氏吗?又怎么样?说灭亡就灭亡了,

在当时人眼中,皇权很容易灭亡和转手,但是门阀大族是屹立不倒的。

虽然后来,李世民重新编纂了新的《氏族志》,将皇族陇西李氏列为第一等氏族,而清河崔氏等故旧氏族被列入第三等。

但是,完全没用,社会上的人根本不承认这一版本《氏族志》,在他们看来,陇西李氏出了天子,也只是暴发户,清河崔氏才是真正的士族,房玄龄、魏征、程咬金等大唐名臣、重臣依旧以娶清河崔氏女为荣,重臣房玄龄,说得好好的,转眼间就给儿子娶了清河崔氏家的女儿,就是看中了这门阀。

令人意外的是,武则天倒是打击门阀很厉害的,因为她是女人起家,没有办法依靠传统的势力,所以依靠酷吏的同时,她大力提拔寒门子弟,因此,寒门子弟在武则天时期大量崛起,并且为日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

到了晚唐,门阀还是一度存在,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门阀已经和“唐”挂上了钩,除非唐朝灭亡,否则门阀会一直存在,哪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历史给了这次机会,朱温灭了唐朝,同时,出身寒门的朱温恨极了那些所谓的门阀士族。

他心想,老子世代务农,也是皇帝,你们算个什么东西。

公元905年,朱温矫诏,将所谓的“衣冠清流”都招到了滑州白马驿,其中包括了尚书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朱温把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全部诛杀,投入黄河中,讽刺他们,自诩为清流,就让他们永远在浊浪滔天的黄河中死吧。

就此,崔卢李郑王这五大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被灭族。

到了宋代,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自然就没有了门阀了。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大家发现今天崔卢等姓氏在中国并不是很多,在韩国倒是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崔卢姓氏移民到了韩国?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是当时的新罗王国仰慕唐朝,用了唐朝的望族改姓而已。

而到了宋代,因为科举制的完善,所以说,乡绅地主阶层开始崛起,一直到现在。

所以,我之前在金庸为何没有写唐朝背景的武侠小说一文中说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都是宋代及之后的背景,那是因为宋代和之后是乡绅地主阶层为主的社会,和今天的中国十分相似。

而唐朝及以前的社会是门阀贵族社会,这和今天的中国毫无相似之处,今天的中国,是没有门阀贵族的,这倒是和欧洲和日本延续千年的贵族很相似,所以金庸不敢贸然地去写。

其实,这个观点已经有历史学家提出来了,只不过不是中国的,没有被主流史学家重视,提出来的是上个世纪的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

他提出了一种“唐宋变革论”,1910年,内藤湖南在日本《历史与地理》第9卷第5号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他说:“由于过去的历史家大多以朝代区划时代,所以唐宋和元明清等都成为通用语,但从学术上来说这样的区划法有更改的必要。不过,为了便于讨论,在这里暂且按照普通的历史区划法,使用唐宋时代一词,尝试综合说明从中世转移到近世的变化情形。”

于是,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古时期、中世纪和近世纪。这个参考了欧洲的分法,而我们知道,欧洲的中世纪是黑暗的代名词,我们传统上不说中国的中世纪。

内藤湖南对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是:

上古时期:先秦至东汉。

中世纪:三国至唐中期。

近世纪:唐后期和宋代至清朝。

只不过,这是日本史学家提出来的,没有得到了中国史学界的公认,后来郭沫若等提出的中国历史学是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等。

但是,用这个方法,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何唐宋气质迥异。

唐朝是中世纪的气质,宋朝是近世纪的气质。

魏晋南北朝到唐朝都是门阀为主的中世纪,洋溢着门阀的腐朽感和混血的恢宏感。所以,三国时代在日本备受推崇,在他们看来,三国时代和日本都是门阀武士的时代,是最为相似的。

宋代至清朝都是乡绅地主为主的近世纪,气质就完全不同了。

倒也是一种解读。

参考文献

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

2、傅佛果,内藤湖南,政治与汉学(1866-1934),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3;

3、宫崎市定,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8;

4、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2;

5、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

5、王赓武,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上海,中西书局,2014.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历史,审美,感觉,唐朝,宋朝,气质,朝代,印象,盛唐,南北朝,消息资讯,崔氏,清河,唐朝,气质,门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历史,审美,感觉,唐朝,宋朝,气质,朝代,印象,盛唐,南北朝,消息资讯,崔氏,清河,唐朝,气质,门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历史,审美,感觉,唐朝,宋朝,气质,朝代,印象,盛唐,南北朝,消息资讯,崔氏,清河,唐朝,气质,门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