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问少林寺方丈:朕需要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化解杀身之祸

朱元璋问少林寺方丈:朕需要跪吗?方丈回答了8个字化解杀身之祸

将“伽蓝神”发配三千里

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曾经心血来潮去寺庙中上香,其实这时候的朱元璋内心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

他见到佛像时内心更多的是痛恨。

那么为什么古人明明都拜佛信佛,朱元璋却对佛祖如此痛恨呢?

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因为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所以他还有个名字叫“朱重八”。

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为生了,那时候他还很单纯,没有什么大志向,如果硬要说个梦想,那就是他希望有天能生好多儿子,给地主放更多的牛。

原本朱元璋的生活也就这么继续下去了,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他15岁那年,因为一场天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朱元璋的家乡濠州先是发生了旱灾,随后又爆发了蝗灾与瘟疫,那时候正值元末时期,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朝廷剥下来的赈灾款、赈灾粮全被奸臣搜刮干净,多少百姓被活活饿死。

在这些家破人亡的灾民中,朱元璋也是其中一个受害者。

最后还是邻居可怜他们,给他们割了一块坟地,兄弟两人用草席将父母裹好埋了,这才算尽了孝心。

此后因为世道混乱,为了求生,朱元璋也不得不跟二哥分开,各自逃命去了,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朱元璋跟寺庙种下了缘分。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皇觉寺,里面有个叫高彬的高僧认为他很有佛缘,于是便收留了他。

此后的朱元璋剃度出家,成了一个行童。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古代,其实和尚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和尚是一种职业,并不是剃了度就是真正的和尚了。

要想成为职业和尚,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的批准,最后朝廷颁发执业许可证,也就是“度牒”才能够转正。

换句话说,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个实习生,那么实习生在寺庙中的日子可想而知,他不但没有受到什么尊敬庇护,反而成为了苦力。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的心中日复一日忍受着屈辱,他不敢反抗,也不敢顶嘴,默默吞下这口恶气,只为了能够讨口饭吃。

然而他越是忍受,老和尚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和尚好欺负。

有一天,老鼠把寺庙里的蜡烛给啃坏了,这原本就是管事和尚的疏忽,但是管事和尚就把错推到了朱元璋的头上,这导致朱元璋被住持大骂了一顿。

这件事让朱元璋气愤非常,但是他又无可奈何,晚上他就偷偷拿笔在伽蓝神像的背面写下了5个大不敬的字:

发配三千里!

要知道,在古代不敬神佛是要遭受刑罚的,更何况这是在佛门重地,朱元璋此为简直是胆大包天。

此时的朱元璋还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高彬,也就是当初收留他的高僧看在了眼里。

高彬并没有声张,他认为朱元璋此举看似胆大包天,但实则逆反却隐忍,将来此人必有一番大作为!

事实证明,高彬并没有看错人。

不久后,和尚们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因为外面闹饥荒,没有人来上香,寺庙也就没有了收入,眼看着活不下去了,住持只好把他们这些小和尚都打发走,美其名曰让他们出去“化缘”。

只能说佛家人就是有智慧,虽说名义上叫化缘,但是那时候的朱元璋只是个年轻的小沙弥,没有名气没什么本事,离开寺庙,他就只有要饭的份儿。

也正是朱元璋在辗转四处乞讨的过程中,因为活不下去了又投奔了郭子兴,这才有了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

那么在知道了朱元璋与寺庙的纠葛,我们也就能理解朱元璋对寺庙的复杂感情了。

一方面他对小时候在寺庙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尽管他已经当上皇帝了,但是屈辱却不是那么容易挥散而去。

另一方面,他看见寺庙就想起自己是如何艰难活下来的,后来又是如何历尽千辛才成就了如今的帝业。

两种感情的奇妙交织,使他对寺庙始终非常别扭。于是朱元璋就心血来潮,想要重游寺庙。

一进入大殿,在正中间就摆了一个巨大的佛像,看到佛像,往事一幕幕皆涌上心头,年少时的屈辱感再次回想起来。

以前当和尚的时候自然是要日日跪拜,但那时候他也是为了讨口饭吃,如今自己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自己是天子,天下之人叩拜的对象。

那么作为天子,该不该跪拜佛祖就成了问题。

于是朱元璋转头问方丈:“朕该不该跪拜?”

这个问题让方丈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原本想说“众生平等”,但是看着天子的面容隐晦不定,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天子毕竟掌握着天下的生杀大权,万一说错话得罪了皇帝,佛祖可不一定能保佑自己,于是他略一思索过后说出了8个字。

就是这8个字,让朱元璋心中的郁结一扫而光,全寺上下也因此免遭杀身之祸。

这8个字便是:“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要说为什么朱元璋听见这句话心里就舒坦了,还要从古代时候,佛与皇帝的关系说起。

古代由于人们十分敬重神明,很多信佛的人也就对佛祖异常恭敬崇拜,这就导致很多佛门中人见到皇帝时不必跪拜。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就连皇帝到了寺庙中要低头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这就足够能看出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换句话说,人们认为皇帝管不到佛祖,甚至就连皇帝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那么皇帝见到佛祖的时候是拜还是不拜呢?

其实“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句话的典故出自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一》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太祖皇帝问何故,僧录赞宁回答:“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当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方丈正是想起了这一典故,这才如此回答朱元璋。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古代的“见”通“现”,意思是现在的佛不用拜过去的佛。

另一层意思是,古代的僧人也会管帝王叫“见在佛”,意思是说,皇帝不是芸芸众生,皇帝是佛,只有人们拜佛的道理,佛又何必再去跪拜呢?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怪不得会高兴,这下整个寺庙不但没引来杀身之祸,反而让皇帝赏赐了很多东西给他们。

人们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但是事关性命的事,就算是出家人也要先留好性命再说别的,这个方丈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倘若方丈真的说出了“众生平等”的话,潜台词就是皇帝也要跪,那么最后皇帝跪不跪不好说,方丈肯定是将皇帝得罪透了。

那时朝廷掀起的几起大案沸沸扬扬,人们都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性子,所以即使是寺庙也不敢惹皇帝不痛快。

要说人们虽然对朱元璋褒贬不一,但是平心而论,朱元璋也算是一代明君了,不过明君也喜欢被拍马屁。

毕竟作为皇帝,天下之人皆是自己的子民,所以他要的肯定是万民敬仰,众人臣服。

经过这件事以后,朱元璋对佛教打开心结,更是加以重视起来。

这些行为让明朝时期的禅宗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也恰恰说明封建时代,人们对佛教的信任程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少林寺,屈辱,寺庙,小时候,朱元璋,高彬,父母,感情,佛像,观点评论,和尚,寺庙,朱元璋,高彬,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少林寺,屈辱,寺庙,小时候,朱元璋,高彬,父母,感情,佛像,观点评论,和尚,寺庙,朱元璋,高彬,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少林寺,屈辱,寺庙,小时候,朱元璋,高彬,父母,感情,佛像,观点评论,和尚,寺庙,朱元璋,高彬,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