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岳飞之后弱宋居然还有三次北伐,谁之功?盘点南宋五大北伐名将

岳飞之后弱宋居然还有三次北伐,谁之功?盘点南宋五大北伐名将

众所周知,民族英雄岳飞共进行了三次北伐,一次是在绍兴四年击败刘豫的伪齐,收复了襄阳、唐州和信阳等地;一次是在绍兴六年,同样是击败伪齐,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第三次是规模最大,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在绍兴十年大败女真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迫使金兀术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遗憾的是,最终因为政治原因,赵构先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于风波亭。

岳飞死后,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割让先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岳飞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让人惋惜之余更加憎恨赵构和秦桧这对卖国贼。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宋人并没有忘记收复中原的夙愿,后来还又进行了三次北伐,虽然因为陈年积弊都以失败告终,但毕竟是累世积弱的南宋少有的闪光点,我们还是要为其鼓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这三次北伐:

宋孝宗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因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早死,且靖康之变后,为躲避金兵的追捕,受到惊吓落水丧失生育能力,因此收养赵匡胤一系的赵昚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立其为皇太子,同年六月禅位与他。

孝宗在南宋的历代天子之中是最有作为的一位,即位初便锐意振兴,希望重振国威,恢复旧土。因此主战派将领张浚得以启用,另外一大批能人志士也被委以重任。怎奈自北宋以来的种种社会矛盾早已根深蒂固,根本无法徐图挽救。这位南宋朝最有魄力与潜质的皇帝面对如此局面也是无力回天,他的许多努力多付之东流。

张浚,南宋的主战派大臣,著名将领。此张浚非中兴四将之一、陷害岳飞的张俊,他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裔。

南宋初立时,张浚任御史大夫,曾助权相黄潜善弹劾李纲专权。建炎三年任知枢密院事,主张在川陕发展军事力量,使金人之不能全力南侵,藉此稳保东南。次年因东南形势紧张,率军反攻金军,牵制敌人。后用吴蚣等将领坚守秦岭北麓,阻击金人入侵。绍兴四年任枢密使,次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等一大批主战派将领,积极抵御金军的进攻。但是到了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朝廷外近二十年。曾在贬所永州连上五十疏,反对与金人的议和。后来完颜亮攻宋之际,被重新起用,封魏国公,主持北伐。

李显忠,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史载,李显忠胆略过人,武艺超群。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时即随父李永奇征战四方。绍兴年间,金人攻陷延安,李显忠父子被金人所俘。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显忠父子为官。恰在此时,伪齐刘豫征调中原民兵,想大举攻宋,于是就命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赴汴梁。李显忠临行时,李永奇嘱咐他趁机归宋。

李显忠赴同州后辗转至西夏,全家老幼被金人所害。不久,因李显忠心向宋朝,双方产生矛盾,夏人以铁鹞子进攻李显忠军。李显忠手舞双刀驰入敌阵,英勇奋战,夏兵大溃,被杀死一万余人。李显忠一面奔走南宋,一面出榜招兵,至四川时已有四万人马。至临安,受到赵构的接见,赵构抚劳再三后,赐名显忠,封其为指挥使。

绍兴九年,李显忠与将军李贵破金兵于灵壁;十一年,金兀术率大军攻宋,李显忠在孔城镇,击退金兵;二十九年,金人南侵,李显忠手下统制韦永寿率二百骑兵杀退五千金军,又与万余金军大战。李显忠亲率骑军出战,从早上大战至中午,金兵抵挡不住,败溃而走,史载此战“杀敌甚众”;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进占淮西,李显忠率军渡江,奋力杀敌,将淮西州郡全部收复,李显忠因此威名日盛。赵构赐其五子金带,授淮西制置使、宁国军节度使、太尉之职。

“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局面。但是到了海陵王完颜亮统治时期,宋金双方再次爆发了冲突。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完颜亮亲率60大军侵宋。南宋也马上作出反应,分兵把守各地要塞关口,边境诸郡也实行坚壁清野,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然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金朝宗室完颜庸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完颜亮无奈只得下令班师,强迫军士于采石渡江,宋军将领虞允文率军大败完颜亮,这就是著名的采石之战。完颜亮只好兵进扬州,打算先迫使南宋议和,然后再回军收拾残局。

这时金世宗完颜庸的诏书传到军中,立时军心大动,诸军厌战,完颜元宜等将领趁机诛杀完颜亮。而南宋军队也借机收复了两淮失地。这一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南宋军民的抗金热情。

金朝由于新君初立,内部矛盾还未平复,因此向南宋表示以罢兵、归地、班师、通好为报,向其势和。

于是,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的赵构和主和派再次策划妥协,然而此时的南宋全国上下群情激奋,力主和谈的赵构变得十分尴尬,面对无法驾驭的抗金形势,只好让贤。

三十二年夏末,赵构禅位给养子赵昚。孝宗继位后凭着年轻人的勇气和新君的锐气,决意出师北伐。

隆兴元年四月,孝宗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枢密使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

张浚在接到诏令之后,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军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隆兴北伐正式开始。

五月,李显忠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才放弃抵抗。邵宏渊本来就心胸狭隘,喜欢争强好胜,现在见虹县战功被李显忠抢去,于是开始对其心怀怨望。

不久,李显忠建议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却不为所动,于是只好率部独自攻克宿州,城破后,邵宏渊部才赶来抢功。

随后,李显忠决定暂时留驻宿州,一方面由于孤军深入,战略上有所保留;另一方面,与其继续举兵北进,与金国的精锐骑兵野战,不如以逸待劳依靠城池掩护与金兵作战,况且驻守宿州还可以吸引汴梁、睢阳所屯主力,为克复汴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事发展正如李显忠所料,金军当然不会对宿州的陷落不闻不问,于是纥石烈志宁率万余骑兵自睢阳,金帅孛撒率步骑十万自汴梁南下,反击南宋的进攻。然而大战在即,南宋军事领导层的决策却为宋军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攻克宿州后,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这一举措引起了邵宏渊的不快,于是向张浚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关键时刻张浚作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改令两人共同节制全军,令出两门无疑是兵家大忌,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又在宿州府库的问题上产生纠纷,两将的矛盾更趋激化。

五月底,纥石烈志宁率领的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随后十万金军主力赶到,李显忠奋力血战,邵宏渊却不仅按兵不动,还大说风凉话:“大热的天,摇扇子尚嫌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呢!”于是,李显忠军心涣散,无复斗志。

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上下鼓噪,声言金军来攻,邵宏渊的儿子率部先逃,宋军遂不战自溃。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虽然杀敌两千余,但难阻溃败,遂弃城南归,结果于第二天在宿州北面的符离集被金军赶上,失去城池掩护的败军自然不是金国精锐骑兵的对手,于是大溃,被斩首四千,跌落水中死去的不计其数。

符离之败不仅使宋军“精锐”伤亡大半,还使宋朝积蓄的军资损失殆尽,史载金军在此战中仅仅缴获的盔甲就多达三万余副,其他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符离之战”的失败,张浚有很大的责任,战后,他上疏自劾,孝宗皇帝热血沸腾决意下诏亲征。但主和派纷纷要求严惩张浚,孝宗面对投降派的阻挠,无奈决定议和。

不久,投降派汤思退出任右相后又升为左相,宋金双方展开谈判,谈判中金世宗在军事上不断对南宋施加压力。但孝宗明白金人并不想再次起兵攻宋,于是利用金朝无心再战的机会,千方百计在议和条款上提升南宋的政治地位。

虽然隆兴北伐最终归于失败,但改变了金、宋之间宗藩臣属关系,使得南宋对金的政治地位得以抬升;而且由于双方不再求遣返归附的人员,使得投奔南宋的百姓得以安心留居宋境,这对南宋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次子。

淳熙十六年,赵扩拜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亲王。绍熙元年被立为皇储。五年,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和外戚韩侘胄胁迫光宗让位,拥立赵扩为帝。

宋宁宗像宋代大多数皇帝一样,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在位期间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开禧北伐和采纳韩侘胄的建议,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所封王爵。

韩侘胄,祖上是北宋名臣韩琦,恩荫出身,曾与范仲淹抵抗西夏,威望很高。

绍熙五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逝。宋光宗与父亲素来不和,便以患病为由,拒绝主持丧礼,因此朝野上下对光宗颇有非议。身为吴太后外甥的韩侘胄趁机与赵汝愚、殿帅郭杲等发动宫廷政变,拥立赵扩为帝。

绍熙内禅中,赵汝愚并未将非科举正道出身的韩侘胄放在眼里,仅仅是将其看作跑腿人,所以在政变成功后,赵汝愚升任右相,以独相的身份执政,而当韩侘胄希望得到节度使之职时,被赵汝愚以“外戚不可言功”一口回绝。最终,韩侘胄只升一阶,授为宜州观察使。由此引来韩侘胄的厌恶,文武矛盾凸显,韩侘胄迅速设计贬斥赵汝愚,使其罢相。

后来,韩侘胄又利用宁宗对自己的信任发动“庆元党禁”,大肆打击自己的政敌,赵汝愚以及支持他的道学家集团都受到了株连,纷纷被贬官降职,流放异地,赵汝愚也因遭受百般窘辱,暴病而死。

韩侘胄独擅朝政长达14年,在经济政治军事上毫无建树,再加上后世修《元史》,崇程朱理学,故而对庆元党禁的始作俑者韩侘胄毫无好感,将其列入《奸臣传》。其实这对韩侘胄是不公的,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偏向主战,而且并未对南宋国政造成实质性危害。单就这方面来说,韩侘胄胜秦桧、史弥远、贾似道多矣。

郭倪,南宋将领,京洛招抚使,常以诸葛亮自许,好辩论,“议论自负,莫敢撄者。”但是志大才疏,时人谓之曰:“此带汁诸葛亮也!”

庆元党禁给南宋带来了混乱,百姓也因此怨声载道,韩侘胄面对这种压力,听从谋士的建议,决定北伐金国,建立不世之功业,以缓解人民的不满情绪,保住自己的权利与地位。

当时的金国也同样是矛盾重重,日趋腐败,而且蒙古的兴起,给大金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时之间无暇他顾。

开禧元年秋,金国使臣晋见宁宗皇帝时态度傲慢无礼,使得朝廷上下极其不满,金使的言行激怒了宁宗,于是同年冬韩侘胄出任平章军国事,开始积极部署攻金事宜。

韩侘胄先是起用了辛弃疾,叶适等一批主战派将领,并且在边境挑起冲突,为北伐造势。然后又授意宁宗彻底给岳飞平反,追谥武穆,同时贬低秦桧,改谥缪丑,以鼓舞南宋军民的士气。

可以说,韩侘胄在政治上为北伐做足了准备。

开禧二年四月,宋宁宗下诏北伐。20万宋军四道并进,统帅郭倪攻宿州;大将李爽攻寿州;皇甫斌攻唐州;王大节攻蔡州。

二十六日,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夺取泗州,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宋军收复泗州。郭倪来劳军,授毕再遇刺史之职。毕再遇说:“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城就得一刺史,以后还怎么赏官?”于是辞官不受。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中路宋军的许进也进占新息、内乡等地,北伐初期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吴曦的叛变,让宋军伐金的部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吴曦已在四川里通金朝,他派遣门客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

金军有吴曦在四川作内奸,事先已经得到南宋“将谋北侵”的消息,于是在遭到进攻后立即展开了反击。由于吴曦的叛变,金国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不久中路军统帅皇甫斌率军攻打唐州时被金军击溃,接着在攻打蔡州时大败于溱水;郭倪派遣郭倬、李汝翼会师攻取宿州,被金兵打败,退至蕲州;建康都统李爽攻寿州,也战败;江州都统王大节攻取蔡州,不下。随后真州、扬州也相继被金军占领,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

这时韩侘胄又想通过吴曦在四川战场挽回败局,然而吴曦的破坏力更大,金朝蒲察贞领兵攻军事重镇和尚原,守将王喜力战,吴曦下令撤退,宋军败溃,金兵入城;蜀川的门户大散关由兴元都统制毋丘思领重兵把守,金兵到关,吴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军不敌,大散关失守。

六月,韩侘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但是丘崈却秘密联系金军,示意讲和。这样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虽然不久后,吴曦被四川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与李贵联合斩杀,但宋军的颓势已不可逆转。

八月,韩侘胄见无法取胜,遂向金国主动提和。但金人所提条件是他无法满足的,因为金人要的是他的人头。韩侘胄见求和不成,遂决定抗战到底,于是自出家财20万作军费,准备以励再战。

然而,就在韩侘胄准备再战的同时,投降派对金的妥协活动也在加紧进行。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是朝中投降派的主要代表,他秘密上书,要求杀掉韩侘胄,与韩侘胄有隙的杨后又叫皇子劝说宁宗,说韩再启兵端,对国家有害无益。但是宁宗此时仍旧信任韩,并不理睬。

这样投降派就开始准备阴谋对韩侘胄暗下毒手。他们指使中军统制、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韩侘胄上朝时,突然发动袭击,把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韩侘胄被暗杀,军政大权全归杨后、史弥远操纵。主战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势,这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表面是吴曦的叛变,根本原因却是宋军本身战斗力低下,腐败不堪。韩侘胄出兵伐金,政治上的准备是充分的,但军事准备却很不足。南宋在符离战败后,多年没有作战,如像辛弃疾这样坚持抗战的将领,抗金四十三年,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而且韩所用的攻金将领,基本上都是些无能之辈。早在开战之前,辛弃疾就希望韩再等等,不宜操之过急。

开禧北伐的失败,使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人送到金朝,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三百万两。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接受了屈辱的“嘉定和议”。而且北伐的惨败间接导致了奸臣史弥远的上台,投降派再次抬头。

宋理宗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宁宗之养子,赵德昭九世孙。嘉定十五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十七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史弥远的挟制之下,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绍定六年史弥远死后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一系列“端平更化”的改革措施,国力有所恢复。执政后期,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赵葵,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京湖制置使赵方次子、知静江府赵范之弟。

赵葵早年随父抗金,以功授承务郎、知枣阳军。绍定四年,擒斩叛将李全,升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其后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

端平元年,任京西、河北路制置使,率军北伐,收复三京,旋即大败于蒙古,降授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淳佑九年,授右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赵葵坚辞相位。咸淳二年病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

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他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了卓越贡献。

另外赵葵工诗善画,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并有《杜甫诗意图》传世。

宋金之间可谓世仇,北宋亡于金,南宋又屡遭金朝侵略。但是,蒙古兴起后,成吉思汗对金发动了多次重大进攻,金朝屡战屡败,丧师失地,东北以及华北的大片国土被蒙古攻占,蒙古军兵临金中都城下。形势迫人,金章宗向南宋示好,双方达成了“嘉定和议”。

然而,金章宗在和议的当年就去世,继位的金宣宗完颜珣认为,对蒙古战争的损失可以从宋人那里得到补偿,于是宋金之间又爆发了持续十年的征战。

金哀宗即位后,蒙古准备发动对金国的最后进攻,为了改善四面受敌的困境,哀宗决定改变战略,结束侵宋战争,宣布“更不南伐”,采取与西夏、南宋议和的方针。

宝庆元年,金成功地实现了与西夏的和解,继而又安排与宋议和。这时蒙古又遣使要和宋联手灭金。

于是,历史重演了,今天的金国扮演着当年辽国的角色,唯一一个角色没变的,就是宋人。与一百年前的祖先一样,南宋君臣被无可遏抑的复仇情绪所控制,尽管“海上之盟”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但他们还是做出了与祖先一样的选择——联蒙灭金。

绍定七年,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金哀宗自焚,末帝为乱兵所杀,金亡。宋将孟琪与蒙将塔察儿分金哀宗遗骨及宝玉、法物而归。不久,宋与蒙古划地而守,陈、蔡西北归蒙古,唐、邓以南归宋。

灭金后,蒙军北撤,山东河南一带成了真空地带,理宗便在端平元年派遣军队,希望收复北宋三故都,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史称“端平入洛”。

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任命全子才为前锋直趋汴京,赵葵为主帅领五万主力军为后继,赵范为两淮制置大使以为接应,正式下诏发兵河南。

由于蒙古大军已经撤离,中原百姓又死伤殆尽,因此宋军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到达毫州,宋军才遇到了端平入洛的第一个战果——迫降毫州兵士七人,这也是守城的全部兵力,六月末,全子才便光复了南京应天府。

不久,蒙古将塔察儿闻报宋军北进,便率所部退到黄河以北,示敌以弱,以诱宋军深入。过河之前,塔察儿还将黄河河堤掘开,两淮一带顿时一片汪洋,严重干扰了宋军的后勤补给,给后面的兵败埋下了伏笔。全子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军,于七月五日进驻开封。

全子才占据开封后,后方没有及时运来粮草,以致无法继续进军。半个月后赵葵到达汴京,求功心切的他一面派人去催军粮,一面把汴京的军粮集中给部分兵力,让他们先直扑洛阳。而其他留在汴京的部队,等军粮运到后,再出发前往洛阳。于是,宋军前往洛阳的军队,变成了分批投入,给了蒙古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宋军前锋离开汴京之后,塔察儿便命令部队再次渡过黄河,到洛阳东边的龙门埋伏,七月二十八日,塔察儿故意放过宋军第一梯队1万3千人进入洛阳城,七月二十九日,宋将杨义率领的第二梯队1.5万人,经过五六天的长途跋涉后,抵达龙门镇。宋军刚刚埋锅造饭,蒙古骑兵就从四面疾驰而来,宋军大溃,被拥入洛水溺死者万余人,只有主将杨义和少部分斥候逃入洛阳城中。

龙门之战后,洛阳城里的第一梯队遭到孤立,“在洛之师,闻而夺气”。不久监军徐敏子决定突围,于八月初一渡过洛河,背水列阵。虽然宋军连续两天击退蒙古军的进攻,但此时宋军已经断粮,无奈向南方溃退,蒙军则在后以骑射手掩杀,宋军绝大多数是步兵,纷纷被杀死在逃跑的路上,最后只有徐敏子带同300步兵,吃了9天树叶草皮才幸运地逃回了光州。

留守东京的赵葵、全子才见战机已失,加上粮饷不继,决定率军南归。然而撤军时由于没有跟兵士交代清楚,导致军心大乱,在没有蒙古军追击的情况下,后军溃散,全部辎重几乎都遗弃在了中原。

战后,宋理宗下罪己诏,他骂自己“朕以寡德”,承认“兵民之死战斗,户口之困流离”皆是他的过错。然而罪己诏非但没有让宋理宗知耻而后勇,反而被打击的一蹶不振,在以后的朝政中消极保守,再也没有妄言收复中原。

端平入洛后,蒙古知道了南宋虚实,更加坚定了灭宋的决心,同年底,蒙古使者王檝来到临安,谴责宋廷“败盟”。次年,窝阔台便发动了全面侵宋战争。可以说,端平入洛是持续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的导火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岳飞,李显忠,北伐,金兵,绍兴,金人,五大,将领,赵构,盘点,故事传记,李显忠,赵葵,韩侘胄,吴曦,宋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岳飞,李显忠,北伐,金兵,绍兴,金人,五大,将领,赵构,盘点,故事传记,李显忠,赵葵,韩侘胄,吴曦,宋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岳飞,李显忠,北伐,金兵,绍兴,金人,五大,将领,赵构,盘点,故事传记,李显忠,赵葵,韩侘胄,吴曦,宋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