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除了魏征,这个人也敢当面顶撞李世民,并救了两条人命

除了魏征,这个人也敢当面顶撞李世民,并救了两条人命

“贞观之治”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顶峰,其繁华程度一直为后世所传颂。这与掌舵人李世民的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是分不开的。

说到从谏如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魏征。据不完全统计,在贞观年间,魏征上谏200余次,数十万言,皆直陈其过。

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当然,也有人说,唐太宗逢谏必纳,其实是搞形式主义。因为他虽然接受了你的建议,但在整改上却几乎没有动作,该吃吃该喝喝,该修宫殿修宫殿。

但是,大鹏下面说的这人这事可是实实在在执行了的,要不就出人命了。第一件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旨召见长孙无忌。因为走得急,长孙无忌没有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合。

事情曝光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觉长孙无忌带刀,这是严重的失职,应当处死;长孙无忌带刀觐见,可以掏钱赎罪。

这个判决建议送达到大理寺(也就是唐朝的最高检)那里后,大理寺二当家的戴胄说:校尉与长孙无忌的罪相同,咱们的法律条文上写的明白啊!供奉皇帝的汤剂、饮食、舟船,即使属于失误都是死罪。

如果皇上您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想原谅您小舅子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同一个案子里一碗水得端平,不能一边从轻处罚长孙无忌,一边又要处死校尉,这叫什么事!

李世民一听,闹事的来了,但是咱得表示大度啊,咱得从谏如流啊!于是就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怎么能偏袒亲戚!”于是,下诏重新议罪。

封德彝坚持自己原来的看法,李世民准备依从。戴胄说:“不行,校尉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失误而失误,依法应当从轻处理;俩人都是失误,不应该处死他一个人。”

在戴胄的坚持下,最后长孙无忌与校尉都被免死。除了这个校尉,戴胄通过进谏还救过一个人。

贞观元年正月,朝廷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三龄两历一身份”造假,李世民知道后,就下令他们自首,主动交代问题,要是被查出来就判死刑。

人嘛,都有点侥幸心理,谁都觉得自己能蒙混过关,所以没人愿意自首。后来,在审核档案的时候,发现有人真的涂改档案,于是就判了死刑。

判决结果送到大理寺的以后,戴胄认为依法应当流放。李世民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朕说不自首的人处以死刑,你现在却说应当流放,这不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打我的脸吗?”

戴胄据理力争道:“陛下当时就下令杀死他,臣鞭长莫及。但是现在,案子是按正规流程走的,既然交到我们大理寺了,臣怎么敢知法犯法呢?”

李世民说:“你只管自己守法,而让我失信于天下,这怎么行?”

戴胄说:“法律是向人宣扬的是大信,陛下因一时气愤而要杀他是小信。陛下舍小信而存大信,正好取信于民啊!”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听从了他戴胄的话,没有处死那个伪造档案的官员。

除了这两件事,戴胄还多次冒犯圣上据理力争,严格依照法律处理案件,受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后来还当上了宰相。

大鹏觉得,就是因为有这么贤明的君主,这么正直的谏臣,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魏征,陛下,李世民,校尉,失误,孙无忌,档案,死刑,戴胄,消息资讯,魏征,李世民,校尉,大理寺,孙无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魏征,陛下,李世民,校尉,失误,孙无忌,档案,死刑,戴胄,消息资讯,魏征,李世民,校尉,大理寺,孙无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魏征,陛下,李世民,校尉,失误,孙无忌,档案,死刑,戴胄,消息资讯,魏征,李世民,校尉,大理寺,孙无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