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转载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播报文章

夏知观史

2023-02-23 15:04

河南

已关注

燕云十六州,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称,特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云州等地的北方十六个州,分别是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州,这是北宋一朝从皇帝、宰相、文人武将到走卒贩夫,都梦想收复的地区。

北宋有过行动,有过努力,甚至有过短暂收复,但最后终究是失败,燕云十六州自五代十国后落入少数民族政权达四百余年,对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宋朝来说,成为了心中抹不去的伤痛。

一、燕云十六州的前世

隋朝时期,为了征服高句丽、防备突厥,隋炀帝杨广开凿南北大运河,通过运河将燕云地区、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这三地联系起来。

唐朝前期,漠北草原地区的族群仰慕“天可汗”恩威,不断迁入中原,唐朝将他们安置在幽、蓟、云、朔等边境州郡,内迁族群和本地农耕人群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后,导致这一地区形成了特有的农耕游牧特色。

此地民风强悍,士兵勇武擅长骑射,因此,燕云地区成为当之无愧的华夏北塞,环绕保护着中原大地。

在“安史之乱”后,导致全国各地藩镇割据,燕云地区由河东、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共同统治(称为“河朔三镇”),唐王朝中央虽在形式上拥有其统治权,但事实上已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政治和经济的控制。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介绍燕云地区由河朔三镇统治,“政治、军事、财政等与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当时大唐帝国版图以内实有截然不同之二分域”。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李从珂派兵围攻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无法抵挡,因此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主动认契丹皇帝为父,自称儿皇帝,承诺消灭后唐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由此,在《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上,耶律德光亲自“将五万骑,号二十万” ,出兵帮助石敬瑭灭亡后唐,获得了石敬瑭燕云割让的十六州,从此,燕云十六州被契丹统治。

二、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

燕云十六州各州具体位置分别对应现地址为:

由以上位置可以看出,燕云十六州对应的现在位置是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现福建省的大小(福建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对北宋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非常重要,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军事价值、经济价值。

北宋叶隆礼著有《契丹国志》:“幽、燕诸州, 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 万夫莫前也。”

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文明发展的脉络,燕云十六州所拥有的燕山山脉南北隔绝两种文明,以南是农耕文明,以北是游牧文明,而且燕山山脉地势险要,是天然的屏障。

对农耕文明来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和前沿阵地,因此在燕山山脉上修建了北方长城及各处险要关隘,因此,燕云地区的长城与关口是对抗游牧民族的最坚固的人工防线,是军事对抗的“战略缓冲带”,保护着中原政权和农耕文明。

古代战争中,骑马是最为关键的战略性兵种,骑兵对于步兵有着天然优势,而燕山山脉的存在,配合中原王朝修建的各处关口,打造出一条坚固难破的防线,对于游牧民族骑兵具有天然克制作用。

终唐一朝,或是中央政权牢牢把控着燕云地区,或是地方藩镇控制燕云地区,都有力的保卫了农耕文明,燕山以北的游牧民族始终未能突破北境边防。

对游牧文明来说,占有燕云十六州将会立即获得战略上的优势,立即改变与南方政权对抗的被动局面。

首先就能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制度,能大大增强综合实力,由于游牧民族政权在制度上过于粗犷,即使在初期暂时拥有一定军事上的优势,在后期也会逐步瓦解。

但这一旦占有燕云地区后,就有了固定的统治区域,学习到治理政权的典章制度,还会拥有财政收入,使得少数民族政权更加强大。

燕云十六州位于华北平原最北方,该地区拥有险峻的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地形地貌险要且复杂,可以说是天然的军事重地。

首先是山脉,因为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大规模骑兵在山区不便通行,只需在重要位置建立关隘,就可以阻挡大批敌军。

从地形上看,燕云地区内的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高大险峻,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在此无法发挥,受限于地理因素大部队也无法展开,不能发挥兵力上的优势,这是第一道地理防线。

其次是河流,即使突破燕山山脉的阻隔,其中部和南部还有桑干河和巨马河,刀枪弓箭为武器的情况下,江河通常能成为防御的重点,冷兵器对渡河作战帮助不大,利用河流设置防御阵地可迟滞和阻挡大部敌军。

同时,河流还能起到运输物资的作用,燕云地区南部的河流横贯交错,足以打造第二天天然防线。

最后是人造防线,从秦朝开始就在北方修建长城,在各朝不断扩充修建后,形成完备的长城战略防御体系。

各处长城均有守军,在重要位置设有关口,比较知名的有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渝关,自此长城已经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最明显的分界线,不仅能防备游牧零星的骚扰,还能有效防备北方大规模骑兵的攻击。

燕云十六州中的燕山山脉是明显的气候降水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在燕山北边是草原游牧型经济,以牛羊马匹等畜牧业为主,易于培养大规模骑兵,但劣势在于缺乏生活必需品,盐、铁、茶叶等,且经济比较脆弱,在雪灾寒流影响下,牛羊易死亡。

在南边是农耕型经济,在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适合农作物生长,使得农业发达,是北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古代幽州一直是北方大城,因地处草原和中原交流的中心点,更能连接辽东,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开始从依赖半依赖型游牧经济转向自给自足式农业畜牧业并存的经济模式,大大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三、北宋的努力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大门,失去后中原再无宁日,契丹铁蹄会直冲华北大平原,带来的惨痛教训不忍直视。

在936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到946年这十年中,契丹耶律德光两次进军中原,先后灭掉后唐后晋,在中原肆无忌惮的“打草谷”,从此中原大地沦为了异族的跑马场,胡汉兴衰自此开始了转折。

因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北部门户大开,北宋对情形只能修建城墙堡垒构建防线,打造了以“三关一府”为核心的北方军事防线,分别是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和北地军事重镇大名府,需要大量的成本维护。

这直接导致北宋“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积弱、积贫,需要维持庞大的常备兵力,却缺乏骑兵,战力不佳。

由于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原王朝为了保障国防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往往对这块土地充满的执念。

周世宗柴荣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亲自率军北伐契丹,意图收回燕云十六州,仅一个多月就收回三关三州,正准备攻打幽州时,突然染病,无奈班师回朝,六月,柴荣病逝,夺取的三州也被放弃,到了宋朝建立后,从赵匡胤开始,连续几代皇帝都希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

北宋开宝九年,群臣请求宋太祖增加尊号:“一统太平”,宋太祖回复:“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以燕云地区还未收复为由拒绝了这一尊号。

在建国初期,宋太祖与宰相赵普确定统一中国的方针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灭亡南方割据政权,如南汉、南唐、后蜀、吴越等,然后再收复北方燕云十六州。

对于如何收复燕云地区,宋太祖曾说:“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大意是,如果契丹能将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归还给我们宋朝,我们将用金钱赎回,如果不能赎回,我将用所有的财物招募士兵,用战争的方式夺回,所以在讨伐南方割据政权时,宋太祖在内府库设置“封桩库”,储蓄大量财物,打算用这笔金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可惜宋太祖英年早逝,暴病而亡。

《宋纪》:帝谓宰相曰:“朕览史书,见晋高祖求援于契丹,遂行父事之礼,仍割地以奉之,使数百万黎庶陷于契丹。冯道、赵莹,位居宰辅,皆遣令持礼,屈辱之甚也。”

宋太宗对于燕云十六州仍然念念不忘,为了拯救“百万黎庶”,洗刷屈辱,两次北伐辽国,旨在收回燕云十六州,分别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雍熙三年(986年),但均遭失败。

直到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在与辽国协商下,以三十万钱赎买关南十县,就是幽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自此边疆冲突减少。

可以看出,宋朝上下对燕云地区的重视达到了何种程度。

四、燕云十六周的得与失

过了一个世纪,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时,辽国政权上下变的腐化堕落,武备不修,文治腐败,且契丹最后一任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荒淫无道,肆意压迫少数民族,使得大辽危机四伏,此时在辽国的东北边境,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宣布大金建国,对辽国不断发动战争,在其打击下,辽国的中京、西京、东京和数百位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金国占有,辽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趁此机会,宋朝宋徽宗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祖先夙愿。

宣和四年(1122年),宋朝遣使者自登州渡海,与金国达成协议,决定一起出兵灭辽,约定辽国灭亡,金国承接辽国土地,燕云十六州归宋朝所有,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宋徽宗立即派遣童贯领两路大军北灭辽国,但被辽军打的大败,无法攻陷辽南京(燕京),由于宋军孱弱不堪,金国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攻取燕京,灭亡辽国。

战后宋金协商“海上之盟”的盟约,金国提出宋未按约攻取燕京,不愿将全部十六州归还,只将归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新州、妫州这七州交于宋朝。

这一地域划分,使得宋朝未获得完整的燕地长城,而金国却保留了南下中原的战略要冲,为了得到完整的燕云地区,宋朝对占领平、营、滦三州的张觉进行策反,但这很快被金国察觉,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出兵,大举南下,讨伐宋朝。

金国俘虏徽钦二帝,占据中原地区,在“靖康之变”中北宋灭亡。

总结

宋朝在收回汉唐故土、拯救黎民的主观需求下,配合拱卫中原大地北方边疆、保障自身领土安全的情况下,对于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情节一直以来都非常强烈,北宋和辽金政权并列的时期,都是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而走向了灭亡。

燕云十六州对于北宋一个悲剧,但自金灭北宋后,燕云十六州处在新兴民族大融政权下的版图中,从此关内关外,共是一家,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给中华文明的民族融合提供了机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燕云十,契丹,政权,皇帝,的地区,军事,文明,价值,北宋王朝,十六州,燕山山脉,辽国,燕云,燕云地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燕云十,契丹,政权,皇帝,的地区,军事,文明,价值,北宋王朝,十六州,燕山山脉,辽国,燕云,燕云地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燕云十,契丹,政权,皇帝,的地区,军事,文明,价值,北宋王朝,十六州,燕山山脉,辽国,燕云,燕云地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