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为哪几类(史料分为哪几类书)

史料分为哪几类?最近有很多兄弟都想得到回答。还有网友关心史料分为哪几类书。对此,武陵观察网准备了相关的攻略,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是智慧的产生,是润物细无声的理性修炼。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不忘历史的青年?我的回答是...,你得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课堂开始,做一个能带领学生走上正道的人,给立德树人好好上一堂历史课。在五月四日,我将开始准备一个新的讲座“五四”的课。

环节一:史料互证,还原历史场景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学生应该了解和认识历史,你需要明白、感受、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形成合理的历史想象,需要共情,你需要把自己放在体验学习的位置上,去理解和解释历史。因此,我选择了任世江《五四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细节》和杨东《赵家楼的火灾是怎么发生的》两篇论文中的相关章节,为了最大限度的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当时青年的愤慨。

赵家楼大火是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只赞美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忽略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只看到了民族的觉醒,但忽视了个人权利的实现。这种选择性教学,不能真正独立于它的精神,它的自由思想。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们提供了关于赵家楼大火的目击者回忆、当事人的罢免、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当时对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并询问以下问题:

(1) 史料的种类有哪些?请对这些史料的可靠性进行排序,并且用史料互相印证来说明你的结论?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区分史料的种类和可信度,并学会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来证明对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更全面的历史、客观解释。

(2) 当时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的学生都是高智商的知识分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行为如此粗鲁?

任一选择,是各种情况下的选择。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天气因素、游行中的冲突、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来分析当时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简单的对错,只有复杂背景下的选择。

(3) 如果你想更彻底地研究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补充哪些史料?

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想法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学会独立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会有不同视角对历史的不同理解。

环节二:审辩“解雇赵家楼”事件各方的舆论

接下来,事件发生后舆论如何评论?这件事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有什么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嘉伦的观点,他们认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是“学生的牺牲精神”“社会制裁精神”“人民的自决精神”,我也选择了徐世昌会长的观点,他认为“政治是政治家的事,学生只需要努力学习”。此外,反对学生暴力的梁漱溟认为:即使曹儒林、宗祥犯下滔天大罪,在被定罪之前,他们仍然有自己的自由;就算我们爱国,急公之所急,你不能侵犯他们,对他们施暴;即使是公开行动,不能胡作非为,不管。胡适认为,“现在在学生大会的会场,对于拒绝迎合大众心理的言论,胁迫的表现形式往往很多,这是暴民暴政,不是人的精神。人民治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让所有意见自由表达”。

我还向学生们提供了其他材料。 孙中山认为:“北京大学学生自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都是把创新的想法作为未来创新的准备……杨帕图颜,极其,所以社会影响很大。”毛泽东思想:“在五四运动期间觉醒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加入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身边一批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被他们聚集了,那是党成立的时候。”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认为爱国主义、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是五四运动的价值观。

根据上述历史数据,询问以下问题:

(1) 根据材料显示,学生如何理解“解雇赵家楼”事件的?徐世昌会长的看法是什么?梁漱溟和胡适反对暴力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的,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不同观点形成的社会现实、政治背景、学术思想的起源、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心理偏见等深层次因素,这恰恰是揭示不同历史解释和判断的合法性的关键。

(2) 这些人的论点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知道,人权问题、虽然当时国内也在讨论民主问题,但是涉及到了,但是不彻底,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从里面,从19151920年中日之间的二十一次谈判,愤怒;到1916袁世凯于1920年称帝,全国喧嚣;到1917张勋在1920年复辟,面对千夫所指――受到公众的谴责;再到1918中日军事秘密协定发生在,学生尚洁……国内舆论和民众从来没有安静过一天。从外面看,1917年的两次俄国革命,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盟军胜利,1919巴黎和平会议,各国青睐日本,损害中国的权益,它时刻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试想,在各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国内外事件不断冲击中国人民的环境下,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如何理性研究文化问题,怎样才能无视各种民族危机,集中精力解放个性?

通过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看到了青春的悲愤和使命,我们也应该看到重建我们内在价值的必要性,除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我们要明白,时代是受时代限制的,但是个人有个人的责任。

(3) 把五四运动放入历史的长河中,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的演讲,以及学术界的反思,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事件?这个问题,意在通过历史数据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不同视角的多元化评论,区分历史观点和时代观点的不同价值,并联系当下,看清五四运动的弊端和本质。同时思考,应该如何爱国?

环节三:一切都是当代历史

最后,从解雇赵家楼到火烧英国代办处,到2012年反日游行中的车祸,教师呈现客观事实,没有价值判断,只是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一次又一次重演,我们不要做一个忘记历史的人,我怎么才能不忘记?韩重光是2012年9月15当日组织者,也是他把被砸的日本车主抬上出租车的。直到今天,他仍然会记得那一天,混乱的人群中,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问他那个问题——

“他叔叔说,为什么要砸车,为什么要打人?他不只问我一个人,他问这个社会,问这个系统的经理,和游行的旁观者、参与者,打人的和看热闹的、呐喊的、助威的、录像的,问所有的人。”

这一课,都会在孩子的提问中结束,我们也会问一些关于人性的问题,对历史的探究,有事业心,对现实负责,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理性的爱国者?如何划清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这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的问题,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环节四:历史写作探索

对历史的反思,只有通过有序的表达,才能实现与读者的交流,通过交流和碰撞,我们的历史知识会不断增长。试论五四运动,你可以生成一套试卷。

可选问题/主题/主题示例——

1. 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 解雇赵家楼何以发生?

3. 从社会的角度看五四运动。

4. 从法律的角度看五四运动。

5. 从解雇赵家楼各方舆论看五四运动的影响。

6. 如果你是当时的北洋政府,你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暴力行为?

7.在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启蒙者和爱国者角色分析。

8. 从解雇赵家楼到火烧英国代办处,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忽略了什么?

9.群众在解雇赵家楼和火烧英国代办处中的心态和作用分析。

学生可以试着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或者把感兴趣的话题或观点整理成小论文,并补充一些研究资料。

要求如下:

1. 有总结,简要概括论文内容,字数在50-150字之间。

2. 观点鲜明,有力的论据,推荐金字塔结构,文本段落不小于4段。

3. 没有抄袭,引用必须注明出处。

我一直认为,研究和辩论,反思与写作,是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

(作者来自山西省运城国际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12日第5版

作者:范姗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